考生基本功

考生基本功

  1. 作答前先寫下每題預算完成時間,戴手表,控制作答時間
  2. 小心審題,圈出題目關鍵字眼
  3. 段落五部曲標示語主題句例子說明小結
  4. 必須要有主題句,不要用「根據資料」行先
  5. 每段只寫一個論點,每段隔一行
  6. 每段引用例子要表明「根據資料」,不要狂抄資料,通常引用2-3句資料再加以說明,有「概念詞」更佳
  7. 推論要完整,仔細解「為何」、「如何」;
  8. 人要自信,字要自大,每行16-18
  9. 不要加紙,不要集中「做好」一題,要完成所有題目
  10. 卷一盡量作答至2/3行數,卷二 8分 寫滿1版,10-12分寫滿2版。
  11. 帶備黑、藍筆各兩支,計數機是基本裝備

 

身份認同

概念詞:身份認同、邊緣化社會參與、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廉潔)、生活習慣、優越感

香港近年發生的重大事件

日期

事件

2014年2月 尖沙咀廣東道發生「驅蝗行動」,示威者批評自由行旅客令香港街道擁擠,並且推高物價,故站出來驅趕內地旅客。
2014年6月 政府推出《版權 (修訂) 條例草案》,市民憂慮網上言論空間會收窄,最終草案因立法會議員拉布而暫時擱置。   (網絡廿三條)
2014年9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8月31日通過香港普選行政長官辦法,引發香港市民大規模的遊行和抗議。市民在政府總部外的集會最終演變成佔領運動,隨後旺角、銅鑼灣也出現佔領區。 (831方案、佔領行動)
2015年6月 立法會否決2017年政改方案。  (等埋發叔事件,建制派點票前中途離場,以致反對票數較高而否決)
2016年1月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被先後揭發在香港境內外失蹤,其後證實在內地遭扣留。  (港人戲稱為“洗頭艇事件”)
2016年2月 農曆新年年初一晚上,警方及食環署拒絕容許無牌流動熟食小販在旺角擺檔,引發嚴重的警民衝突。 (魚蛋暴亂)
2016年9月 本土派政治組織在立法會選舉中取得七席。然而,兩名青年新政議員梁頌恆游蕙禎於立法會宣誓期間涉嫌辱華及宣揚港獨思想,引發人大常委會主動釋法。法院最終裁定梁游二人喪失議員資格。  (宣誓風波、DQ議員資格)

港人整體的身份認同

  • 港人普遍認同香港人身份先於國民身份

個別群體的身份認同

  • 年齡層之間的優次選項差別 (須交代幅度)
  • 年紀越小越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年紀越大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同意本土意識興起有助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 市民積極表達意見、關心和參與政治事務 à 政府能收集更全面的意見 (本土派參與立法會選舉),增強政策認受性;
  • 監察、撥亂反正 / 捍衛本土核心價值如言論自由、提名/參選權、選舉權,政府制定政策時更謹慎,提升施政效能 (版權條例、政改方案、跨境執法、司法獨立)。

不同意本土意識興起有助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 排他性 / 港獨、中港矛盾破壞社會秩序、社會撕裂 損害管治威信,不利政府管治 (驅蝗行動);
  • 保護主義,抗拒與外界合作 / 文物保育帶來的發展阻滯,阻礙政策落實,不利政府管治;
  • 現行選舉制度的不公 ,中央干預特首選舉,市民質疑香港政府的自主性和認受性、不滿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未能有效落實,市民不信任政府 (行政長官普選);
  • 中央加強打擊本土極端港獨思想 (人大主動釋法),使巿民對一國兩制感到憂慮;
  • 立法會黨派分散,難以達成共識 / 部份激進組織為反而反,挑戰政府決定、流於意氣之爭, 拖慢行政效率。

 

影響香港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因素:

 關乎中港的重大事件:影響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其中一項因素是關乎中港兩地的重大事件。香港隊與中國隊在世界盃外圍賽同組,當時中國足總發佈針對同組球隊的海報,故此香港也發佈了資料所示的海報內容,上面寫有「有黑皮膚,有黃皮膚,有白皮膚」,凸顯了不同族裔人士均為香港比賽,能夠強調香港隊球員及香港市民共同的「香港人」身分,而「目標都係要為香港出一口氣」、「唔好比人睇死」等字句也有助凝聚香港市民。由此可見,牽涉中港的重大事件,例如是足球運動等,是其中一項影響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因素,當中港在足球對壘時候,青年人基於熟悉程度等原因,也會支持香港,使其對香港人身分認同上升。另一方面,上述事件也使年輕人對中國的身分認同感降低,因為年輕人會認為中國足總發佈的海報針對其他隊伍,做法並不恰當,也使年輕人對中國懷有負面印象。

ball.jpg

媒體、日常生活的印象:另一影響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因素是他們於社會日常交流所得的印象和媒體的報道,塑造了他們對中港社會的認知和身分認同。隨着中港交流增加,有學者認為香港資訊流通,因此青年容易認識中國的不足,加上國民教育方向錯誤,未能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事實上,內地發生不少政治事件,例如劉曉波、李旺陽等事件(中國異見份子)等,香港媒體均廣泛報道,而且香港教育或政府一般也少談這些事件,年輕人或因為媒體的報道而對中國抱有負面印象。此外,不少媒體報道內地人對香港社會各層面的影響日漸擴大,如到香港購買奶粉、申請輪候公屋、土地被中國發展商購入等,也會使年輕人得出資源被分薄的印象,結果鞏固他們對香港的認同,並對中國抱有負面印象。

 

歷史因素:歷史因素使年輕人對中國有疏離感,因而對「香港人」身分認同較強、對「中國人」認同較弱。有青年指出其於香港出生和成長,因此更關心香港事務,這反映其出生地影響了身分認同,因為青年大多在香港土生土長,生活經驗與上一輩截然不同。相對而言,其父母或祖父母輩,很多都是從內地南下來港生活或逃難來港,本身與中國的關係較為密切,傾向認同「中國人」身分;而年青一輩因出生於香港,與中國關係不如長輩密切,自然對中國的感情亦不深,因此疏離感強,較關注香港事務,結果影響年輕人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傾向於認同「香港人」。

於中小學推行國民教育,有效提升香港青少年國家觀念:

持續性:特區政府採用非系統化的方式推動學校國民教育,讓學校自主按校情推行,以致本港的國民教育較零散及欠系統,不利學生認識國情及建立身分認同。有關當局積極推動國民教育,使國民教育進入每一所學校,成為正規課程的一部份,從而更有系統、持續地讓學生認知國情,確保學生能獲得均衡、充足的學習經歷,有助幫助學生自小逐步建立國民身分認同。

針對性︰現時傳媒傾向報導內地的負面新聞,青少年經常接觸這些資訊,形成內地只有落後和欠缺公民意識的刻板印象,只能片面地理解內地社會。透過推動國民教育,能促使學生瞭解和關注國情,不再單一地受傳媒影響,並且在師長引導下,作多元化探討,例如了解建設性及盲目性的愛國主義,從而釋除學生因對國家及國民身份認識不足,而對接納「中國人」身份所產生的壓力或抗拒,有助推動學生慢慢從全面建構國民身分認同。

 

於中小學推行國民教育,不能有效提升香港青少年國家觀念:

必要性:現時大部分學校已安排一定課時,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坊間有不少國情研習交流團供學生參加;政府定期透過傳媒進行宣傳,如宣傳基本法,已有助青少年建立國民身分認同,實在無須另設課程,徒增負擔。與此同時,現時通識教育已經包含認識國情的內容,學生亦可透過中史、地理等科目培養對民族和國家的感情,加上老師的言教、身教,足以培養學生的公民概念及批判思考等能力。推行國民教育,會與現有課程重疊,實屬多此一舉

 

認受性:香港曾因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而引起內容頗偏等爭議,正如局長所言,部份議員用「赤化」形容國民教育,表示此科的推行始終令人覺得與中央的「洗腦」宣傳有密切關係,減低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不會認同政府的動機,因此繼續推行只會令人質疑其目的,徒惹社會爭拗,不利社會和諧。

 

反效果:在常規課程推行國情教育,增加學生接觸國情的機會。原本對內地不感興趣的學生也需要對國情有更透徹的了解,而一個持平的課程無法迴避中國的政治人權問題,可能對國家處理貪腐、民主等議題的手法抱質疑態度,有礙建立認同感。

十三五規劃

.jpg

十三五規劃

衝突與和諧、改革開放、經濟整合、國民生產總值、競爭力、硬實力、軟實力、綜合國力、生活素質、城市化、社會矛盾與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

DSE 已出的相關題目 : 可生兩孩(2015)、貧富差距 / 扶貧(2017)

與DSE有關的熱門題目: 三座大山(教育、醫療)、就業(經濟轉型)、戶籍改革、改善生態(霧霾)


中國「十三五規劃」(2016-2020)

背景

中國過往側重經濟發展,污染嚴重,城鄉差距,貧富縣殊,加上戶籍制度有礙社會福利發展。同時,中國持續增長,通貨膨脹以致經營成本增加,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高,例如孟加拉工人月入約400元,中國廣東省工作人工約2000元,過往「世界工廠」的吸引力不再,中國現時有五成多的GDP來自外資設廠,如外資大量撤走會導致大量中國工人失業。因此,中國經濟由加工生產轉向為高科技、金融服務已是刻不容緩,因此有「十三五規劃」。

中國製造業吸引外資的優勢

  • 生產成本低吸引外資,有「世界工廠」之名。
  • 大量廉價勞動力,有利勞工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

中國製造業目前面對的挑戰

  • 生產成本(租金、人工)日增,部份跨國企業將生產工序撤出中國
  • 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2015為9%,25年首次跌穿7%)
  • 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中國的產業需要轉型的原因

  • 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的利潤較低,有需要轉型為高增值型,以賺取更多金錢。
  • 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需要大量勞工,但隨着人口老化,中國製造業需要轉為高增值型,以減少對勞工的需求。
  • 隨着經濟發展,近年工人工資快速上漲。加上東南亞國家,例如越南、孟加拉等提供低廉的勞動力和生產成本,吸引不少外資把製造業工廠遷離中國。為了維持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穩定社會,國內的製造業需要轉型。

 

中國「十三五規劃」重點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當中以「創新轉型」為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與「互聯網+」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理念 內容 目的
創新 升級舊產業與研發新產業 目前經營成本增加、外資轉投其他國家,產業升級能帶來高增值效益,解決結構性失1業問題。
協調 透過統籌資源縮小城鄉差異 拉近城鄉差異,透過人口城鎮化改善鄉縣生活水平。
綠色 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式生產 過往側重經濟增長,監管不力,污染問題有礙可持續發展及國民健康。
開放 引進之外也要走出去並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權 爭取國際話語權,打破由美國壟斷的國際事務。
共享 經濟成果應全民共享縮小差距 推動社會福利,期望2020年脫貧成為全民小康社會。

 

十三五規劃重點-創新轉型

  1. 中國智造
  • 製造業從「中國製造」(Made in )走向「中國智造」(Smartly Made in China),即建立中國國際品牌。
  • 世界工廠為中國帶來經濟增長,但加工製作為低增值產業,相比持有品牌的跨國企業,中國只能賺取微利。以一部售價500美元的IPAD為例,APPLE可獲利高達400美元,代工的富士康僅獲9美元。
  • 過去的「世界工廠」美國、日本擁有技術,創立國際品牌,創造利潤。

 

  1. 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

  • 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長以爭取升職、假大空建設有利官員貪污,無視人口規需要,盲目興建城鎮,出現「鬼城」(按內可看圖片) ,例如內蒙古的鄂爾多斯。 於 90 年代末期地方政府抱著「只要建好,就會有人來住」的心態,可惜整個計劃以失敗告終。
  • 「人口城鎮化」就是人口向城鎮集中或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從而變鄉村人口為城鎮人口,使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1. 從生存型消費走向發展型消費
  • 教育屬於發展型消費,是對人的投資,而且教育比耐用品具有更為持久的性質,對人的一生起作用 , 它可以增加勞動者的未來收入。

性小眾

概念詞:人權、自由主義、慱統思想、道德規範、社教化、傳統家庭功能

LGBTI這名詞,的確是近年才興起 – 這是對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人士 (Transgender) 和雙性人(Intersexual)的合併簡稱;LGBTI人士與傳統的男/女性別認同以及異性戀性傾向相比,人數較少,也有稱性小眾。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2017年,台灣將成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地區,除了台灣外,另有23個國家承認同性婚姻,如荷蘭、加拿大、英國、美國、南非等,亞洲只有台灣承認同性婚姻,香港仍未進行立法討論。

香港變性人婚姻 : 2013年「W小姐案」,變性人提出司法覆核並勝訴,變性人在港可合法結婚。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反對 同性戀婚姻

  1. 過分自由 難阻亂倫

如果按照自由原則,法律制度也不能阻止亂倫及人獸戀等愛戀的關係合法化,同時亦需要賦予任何形式的締結婚姻對象如亂倫及人獸戀在法律約束的婚姻制度下所享有權利和需要履行的義務。同時,只要締結雙方或多方同意,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婚姻關係也不用被遏制,因為任何人都有選擇配偶的權利。

  1. 打破傳統 引發問題

傳統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的價值不只在於其法律上的地位和其所賦予的權利,而是關乎與一個社會家庭道德觀和家庭結構的問題。如果讓同性婚姻合法化,他們擔憂不只是一個傳統婚姻制度的改變,而是一連串有關道德、家庭結構、和婚姻角色在社會上的問題。

  1. 異性婚姻 助孩成長

傳統婚姻更含有傳宗接代和社會化等功能。第一,同性戀夫婦不能生育,不能顧及長遠人口發展需要,尤其在一些生育率偏低的國家,雖然法律下不會阻止同性戀者同居,但反對同性婚姻的持份者認為也不能在法律上間接鼓勵讓同性戀者結合。第二,兩性結合的家庭在社會上有着社教化。

異性戀者的子女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單位裡可以學習兩性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有研究指出,在同性戀者結合的家庭結構下長大的小朋友,其兩性關係的發展不如在異性夫婦結合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好。

支持 同性戀婚姻

  1. 選擇婚姻 不分性向

在自由主義下,一些普世價值如自由及平等適用於所有人,同性戀者有選擇不同於主流性向的自由。在自由主義前,人們有自由選擇配偶和個人生活方式的權利,沒有人和任何一個法律制度有權利阻止和剝削任何人,包括同性戀者,選擇配偶和締結婚姻對象的自由和權利,情況就如不能限制已成年的男女希望締結一夫一妻制的傳統婚姻制度一樣。

  1. 法律約束 人人平等

除此之外,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持份者最關注的是在同性婚姻未合法化的情況下,同性戀者即使有締結婚姻的意向,只能算是同居的關係,並不能享有受法律約束的婚姻制度下撫養親屬、醫療探視及財產繼承等重要的權利。

同性戀者除了和異性戀者一樣在法律上有自由結合或締結婚姻的自由,也應與異性戀者一樣可以享受受法律約束的婚姻制度下所賦予的權利和需要履行的義務。

資料來源:  文滙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03/ED1411030029.htm

 

 

食物安全問題

概念詞:黑心食品、企業良心、食品安全、貪污問題、食品安全法、社會責任、

消費者意識、國際形象、國際合作、消費模式、官商勾結、檢測制度

解決中國食物安全問題的建議 [重要*****]

完整的建議題:在每點提出問題的成因>再提出解決方法>預期建議的成效> 預計遇到困難及解決方法。  以下是簡述解決方法。

[成立專責部門]

首先,中國政府應改善檢驗中國食品的措施,以防止商人出售黑心食品。過往中國有不同的部門負責食物安全,相關法律條文亦不少,但欠缺專責部門統籌,以致執法不一。中國政府在2013年成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簡稱食藥監局),專門檢驗中國生產的食品。他們不但檢驗食品的製造成份及食材來源,確保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加入一些危害健康的材料,而食品公司應在食物列明詳細資料,即使日後出現黑心食品問題,專責部門可找出問題的根源。透過加強專責部門的職權,相信有助檢察中國食物安全的情況,有助改善中國食物安全問題。

[提高罰則]

其次﹐中國政府應加強對黑心食品商的懲罰,以阻嚇商人製造黑心食品。現時,中國政府對於黑心品商的懲罰不重,難以阻嚇商人製造黑心食品,所以中國食物安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現行《食品安全法》無論是與國外比較,還是從現實治理效果看,皆出現違法罰則過低、威攝力不足的問題。政府應加強修訂法案,針對違規的不法商人,增加罰款,吊銷證照和延長監禁年期,藉著懲罰降低對生產黑心食品的經濟誘因,有助改善中國食物安全問題。

[加強教育]

此外,消費者對於黑心食品的禍害未有認識,政府須透過教育民眾,提升他們的保護意識。巿場上有很多黑心食品的質量或安全水平欠缺監管,加上無論是食物供應或食肆的競爭很大,不法商人為了賺取利潤往往生產或購買黑心食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例如鑒別假冒偽劣產品的知識,購買有信譽的食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改變過去只重價格不重品質的消費觀念,這樣有助改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

 

[加強傳媒監察]

再者,政府應鼓勵媒體監察食品安全。由於食品生產涉及多環節,食品安全管制涉及多部門,如果只靠政府部門的監督和管制,往往無暇顧及,因此作為媒體應該充分發揮其資訊傳播者的角色。一方面要加強對非法生產商,不合格產品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強公眾健康知識的普及,引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應選擇正規的經營單位和有正規標識的商品,推廣安全健康消費。同時,還要引導公眾的道德意識,在宣傳途徑上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對有關部門的工作進行積極的配合。透過媒體監察,有助國民認識黑心食品的情況,從而提升中國食品安全。

[完善檢測技術]

中國現時出現不同的黑心食品仿真度高,不能單靠目測檢驗。 中國不少黑心食物如奶粉、雞蛋、米等,都是中國人日常食物用,黑心食品滲透率極高,但不易辦識。面對黑心食物問題,食品安全檢驗十分重要。不過目前有些檢測方法非常精細且花費很高,且需要熟練的專業人員,我國尚缺乏快速準確鑒定食源性危害因數的技術和能力,因此研究開發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與相關設備顯得尤為迫切。例如,改進檢測方法,改善食品檢驗實驗室的設備,加強專業人員的培訓,加快食物安全檢測等,完善檢測技術能有助中國政府監檢食物安全。

 

中國有害食品的影響

黑心食品問題引起中港矛盾

由於內地人來港重點搶購的是日用品,但日用品的銷售對象原本是普羅市民,當有外地人來搶購,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因此當港人生活必需品被搶,就會群起攻擊內地人。此外,中港矛盾的原因複雜,黑心食品引起的內地人搶港貨潮,只是其中一個供港人宣洩對內地人不滿的議題。

 

內地黑心食品問題分別對內地及港人的身份認同的影響

港人方面,這會加深港人的身份認同,因為這代表香港商品有質素保證;內地人方面,由於不少內地大城市日漸發達,例如上海及北京等,他們不會放棄中國人身份,但又明白內地法治、新聞自由、食品安全及醫療都不及外地,因此會出現中國人身份認同的矛盾,最終,不少人會在中國賺錢,但出外花錢的現象,甚至希望出外地醫院生兒女,務求享受外地的優越生活。

 

內地黑心食品對內地人民生活有何影響

這對民眾的健康帶來嚴重禍害,生產黑心食品商人為謀取暴利,就在食品加入不能食用的化學物,以取代需要成本購買的可食用物質,完全沒有考慮民眾進食後的傷害,罔顧人命。

 

  • 嚴重打擊中國食品製造業的發展
  • 嚴重打擊中國食品製造業的發展
  • 損害中國形象

 

精神健康

概念詞:壓力指數、輪候專科時間、醫護人手短缺、工時長、社交關係

香港市民精神健康狀況的模式:

  • 獨居者的精神健康狀況顯著較差
  • 住戶收入較低的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況較差
  • 無業及待業人士比有工作人士的精神健康狀況為差

香港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不足:

  • 香港對精神病患者提供的醫療支援不足。香港的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多。然而,政府投入於精神科的醫療資源未能追上社會的需求,以致患者即使願意求助,也未能即時得到協助,有可能延誤治療。
  • 社會對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依然存有偏見。雖然香港社會愈來愈重視精神健康問題,但不少市民依然對精神病患者加上負面標籤。

新時代經濟(網紅)


全球化如何令網紅經濟成為世界的新熱潮:
# 必須扣連「全球化」的概念,而全球化是「因」﹐網紅經濟是「果」。

  • 跨國企業透過與「網絡紅人」合作銷售產品;
  • 全球資訊自由流通,互聯網便時空壓縮,隨時隨地觀看網紅節目;
  • 互聯網普及已成為全球人們主要吸收資訊和娛樂的媒體;
  • 互動社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微博)和串流媒體(如YOUTUBE)的興起,使「網絡紅人」可在多個平台發表意見或宣傳產品。
  • 全球化帶來國際網上付款平台(如PAYPAL、VISA信用卡,方便世界各地的人購買「網紅經濟」的產品;
  • 普世價值觀為全球人們分享相近的價值觀。

青少年近年熱衷參與網絡直播的因素:

個人因素:

  • 自我實現,分享喜好,確立自我概念,尋覓其社會身分;
  • 青少年掌握資訊科技技能,易於投身於直播行列。

社會因素:

  • 從眾行為,模仿同輩;
  • 名人效應,直播被認為潮流
  • 科技發達、寬頻普及和手機功能多,這令網民由傳統的接收資訊者,變成資訊發佈者

經濟因素:

  • 參與網絡直播能帶來實際收入。

網紅經濟崛起的成因:

資源來源http://stedu.stheadline.com/sec/sec_news.php?aid=17704&cat=8&subcat=24

  1. 消費者行為模式改變:人人可以在網上發表產品使用體驗分享,由過往單向被動地接收廣告商品資訊,轉為主動上網查看使用者口碑。例如在淘寶平台上,便有數百位網紅,擁有超過五千萬粉絲;比起明星廣告,網紅的體驗心得更貼近生活,因此更容易引起粉絲的共鳴和信賴
  2. 傳統行銷市場的困局:傳統的硬銷廣告容易令人反感,而網紅坐擁千萬粉絲的影響力,通常不會生硬推銷,而是用有趣故事、反諷等方式讓行銷變成有趣的內容,令粉絲對行銷商品的好感度增加。
  1. 多頻道網絡蓬勃發展:多元化的頻道網絡亦為網紅提供了舞台,讓粉絲聚集。隨着人流大增,移動直播的盈利模式亦從簡單的打賞,衍生到廣告、電商經濟、微電影等經濟領域。

「網絡紅人有利青少年的成長發展。」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論證你的答案。

同意網絡紅人有利青少年的成長發展

  • 「網絡紅人」對時事發表意見,有助提升青少年的獨立思考,促進他們的社會政治參與。
  • 「網絡紅人」分享不同資訊,青少年對全球議題的認知。
  • 「網絡紅人」使青少年明白只要有創意,便會成為社會關注的名人,有助鼓勵青少年追尋人的夢想。

不同意網絡紅人有利青少年的成長發展

1.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

為了能夠得吸引關注,許多網紅會刻意做一些「出位」或「踩界」的行為。

  • 如俄羅斯的一名網紅為了吸引關注,曾拍攝一條極度意淫的影片,影片中記錄了該名網紅在街上觸摸1000名女士的胸部,引起廣泛社會爭議和抨擊。若青少年長時間接觸這些內容,可能會使其價值觀扭曲,對他們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2.容易造成過度沉迷

網紅透過社交媒體發表資訊,粉絲群體能隨時隨地使用流動網絡裝置來瀏覽相關資訊或與「偶像」進行交流。而由於處於成長階段,青少年的時間觀念和管理能力相對較弱,極易沉迷並只專注在虛擬世界當中,影響了日常學業或是正常社交活動。

3.打擊自尊感

世界各地都有人將短片上載或網上直播以作分享,除了希望獲得讚賞以提升自尊感外,表現突出者,固然可以得到網民的追捧和讚美,但很多時網民的評論亦非常冷酷無情,甚至會演變成網絡欺凌,有時會帶來心理困擾,而大部分人最終都是寂寂無名。

4.無助生涯規劃

「網絡紅人」入門門檻低,毫無經驗的人也可以加入其中,只要能獨當一面,都能吸引粉絲支持。網絡直播平台興起,也令參與直播的人愈來愈多,但成功只是少數,青少年被「網絡紅人」的高收入吸引,或會忽視學業和技能學習,一心加入網紅大軍,無助生涯規劃。

資訊科技普及對青少年的成長所造成的影響

資訊科技普及對青少年的成長所造成的正面影響,例如:

1.有助建立自尊:掌握資訊科技能提升其自尊感;青少年可透過不同資訊渠道結交海外朋輩,以提升其聯繫感;已發展國家的青少年向群眾展示自己的獨特心得或技能。

2.增廣見聞:資訊科技普及,青少年可接觸各地資訊,特別是基層青少年可足不出戶,亦能輕易飽覽世界各地的文化,或不同範疇的知識。

3.提升人際關係的技巧:透過資訊科技普及,連接世界各地的網絡用戶,使青少年能接觸不同文化或生活背景的朋輩,這有助提升其人際關係的技巧。

資訊科技普及青少年的成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

1.危害身體健康:資訊科技普及,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易沉迷於資訊科技之中,因而對其身體健康 (如休息時間不足、眼睛受損、情緒不穩、筋肌勞損等)。

2.削弱批判分析的能力:青少年在未核實前便相信,削弱其批判分析的能力

3.削弱兩代關係:青少年沉迷資訊科技產品,父母不滿而引起爭執。

4.損害自尊感:特別是基層青少年,因經濟狀況而未能擁有資訊科技產品,損害其自尊感。

概念詞-關鍵意見領袖 KOL

KOL

關鍵意見領袖

Key Opinion Leader,簡稱KOL,多以社交媒體發表評論。由於擁有固定而龐大的粉絲群,其言論特別有影響力,帖文多人讚也多人回應,其影響很受廣告客戶注意,他們會邀請KOL為品牌所拍攝的宣傳短片撰寫評論,希望廣告可在KOL的粉絲之間廣泛流傳。另很多時KOL在網絡平台評論時事,只要讚好數目多,媒體會積極轉載。

 

概念詞-網絡紅人Internet celebrity

maxresdefault

網絡紅人

簡稱網紅,英文是Internet celebrity ,是指在現實或網上平台中,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或成名的人。網絡紅人以拍片為主。2015年12月《咬文嚼字》雜誌發佈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網紅排第九。網絡紅人很多時也是KOL(關鍵意見領袖)

在短視頻中以略顯浮誇的演技和挖苦功力而迅速上位的內地網紅Papi醬,Papi醬首次廣告進行拍賣,拍賣於2016年4月21日,這場被稱為「新媒體史上的第一拍」於北京舉行,結果以2,200萬元天價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