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

概念詞:規管奶粉廣告、立例保障哺乳媽媽的權益、立例規劃空間及設施、公民教育、

增加社商企對在職哺乳婦女支援、傳統觀念

影響目前香港母乳餵哺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不理想的兩個因素:

  • 「權威」廣告無王管:奶粉的銷售及宣傳在本港不受法律嚴厲監管; 政府未有針對的措施或政策 規管。本港的配方奶粉廣告經常使用帶有「權威」的廣告策略,向大眾推 銷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以及對嬰兒大腦及身體健康的發展的好處,令 對母乳餵哺認知不足的大眾在潛移默化下認為配方奶粉的營養、對嬰兒 的影響和母乳並無差別,甚至勝於母乳,選擇配方奶粉餵哺嬰兒。

 

  • 公民教育不足:母乳餵哺在港不普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公民教育不 足,市民對母乳餵哺的接受度不高,中國傳統思想對性有所忌諱,連帶性徵的乳房也被冠上與色情有關,甚至注目授乳者乳房,不尊重授乳者,而有食肆為求不惹麻煩,會要求授乳者到洗手間授乳,使授乳者感到受辱。

 

  • 社商企對在職哺乳婦女支援少:政府並無積極實行母乳餵哺友善政策。 在本港,在職婦女的產假通常是建議的生產 前 4星期及生產後 6星期,加起來共為約兩 個月,但在生產後的一個多月後,不少母親 已重返工作崗位。縱然有些母親希望在重返工作後繼續以 母乳餵哺,但香港並無法例可保障授乳者認為自己在身體與時間狀況合適的情況下,於工作時間為自己的嬰兒儲存人奶,辦公的地方也大多數沒有設置育嬰室,在職母親因此可能要在廁所儲存母乳。

同意立法能有效改善婦女餵哺母乳的權益

  1. 加強對奶粉廣告的規管

政府推廣母乳餵哺的力度不足,未有制訂政策配合,而坊間卻充斥大量奶粉廣告,推銷奶粉時更加入大量權威字眼。其實母乳的營養對嬰兒較好,但不認識母乳成分的市民,接收如此失衡的資訊時,會以為奶粉的營養和功效比母乳更好。

 

  1. 建議立法規管育嬰室的設計和配備

不少鄰近地區的政府都對育嬰室的規管有一定的政策,目的是鼓勵市民餵哺母乳,一般都是規定在鐵路沿站須設 有哺乳室;在商場的面積達到某個面積時,便須設置哺乳室,好讓母親有足夠的私人空間進行母乳餵哺,不受人打擾。

  1. 立法保障哺乳媽媽的權益

香港缺乏法例保障哺乳媽媽的權益,媽媽在外哺乳往往受到騷擾甚至歧視。

不同意 立法能有效改善婦女餵哺母乳的權益

  1. 增加對餵哺母乳的女性的支援
  • 香港對選擇餵哺母乳的女性支援不足,本港婦女的產假較其他地區為短,假期只有約兩個多月,初生嬰兒需要頻密的餵哺,但初產母卻需於產後六周重返職場,無法繼續貼身照顧和餵哺嬰孩。
  • 即使初產母希望復工後繼續餵哺母乳,但職場上亦欠奉支援,香港法例並無保障母親可於工作時間「泵」奶,令母親感受壓力和尷尬,不少媽媽要躲於廁所預備母乳,更因餵哺母乳,而受到僱主施壓。

 

  1. 提升硬件配套
  • 商場設計把育嬰室設於女廁內,令人質疑為何嬰兒要在廁所內進食。
  • 有人提出在本港所有的公共空間如體育館,公共運輸系統都應該設立育嬰間,讓母親可以隨時隨地因應嬰兒需要作出餵哺。

 

  1. 加強教育

母乳餵哺在港不普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公民教育不足,市民對母乳餵哺的接受度不高,不尊重授乳者。 有不少母親表示與嬰兒外遊時,因為該地沒有育嬰室,所以被逼在公眾地方餵哺,但不少人會以有色眼鏡或好奇的目光看待,甚至做出讓授乳人不舒服的不 文明行為,令授乳母親感到羞辱或尷尬,在育嬰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只好放棄母乳餵,轉用配方奶粉。 有見及此,政府應加強對女性餵哺母乳的支援及公民教育。

精神健康

概念詞:壓力指數、輪候專科時間、醫護人手短缺、工時長、社交關係

香港市民精神健康狀況的模式:

  • 獨居者的精神健康狀況顯著較差
  • 住戶收入較低的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況較差
  • 無業及待業人士比有工作人士的精神健康狀況為差

香港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不足:

  • 香港對精神病患者提供的醫療支援不足。香港的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多。然而,政府投入於精神科的醫療資源未能追上社會的需求,以致患者即使願意求助,也未能即時得到協助,有可能延誤治療。
  • 社會對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依然存有偏見。雖然香港社會愈來愈重視精神健康問題,但不少市民依然對精神病患者加上負面標籤。

香港醫療問題

概念詞:公私營醫療失衡、公私營醫療合作、人口老化、公營醫療服務、醫療保健水平

SmartSelectImage_2018-04-03-21-10-06

先給大家這個圖表,記住……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方」,日本是第二名。工時長、貧富懸殊當然不是長壽因素。

同意香港醫療服務質素優良:

1.醫療科技方面,先進的醫療技術:

  • 2016年全球男女平均壽命最長的地區為香港,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達32歲及87.34歲,比日本、瑞士這些向來以人民長壽聞名的國家還要高,反映香港醫療保健水平優良(資料C);
  • 香港的癌症患者存活率及器官移植存活率,亦是全球最高之一,反映醫療技術達世界級水平(資料D)等
  • 制度方面:平等的醫療服務

2.香港市民不論貧富,都能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而且不論身在何處,大都能夠在三十分鐘內抵達服務地點。各階層人士的醫療開支在家庭收入中佔的比例、抵達服務地點所需要交通時間、以及使用服務的多少大致相同。換言之,市民不致因為無力繳費或地理問題,而被迫少用醫療服務。

不同意香港醫療服務質素優良:

服務供不應求:

香港公營急症室服務輪候時間長,反映未能應付香港社會需求現況,往往要病人輪候多時才獲治療,構成延誤治療,加重病情的危機(資料A及B);

香港公營醫護人手長期不足,既降低香港醫療服務質素,也增加醫療事故風險,例如香港公營醫院副顧問醫生平日要花九成時間於前線診症上,沒有時間帶領及指導新入職醫生(資料B);

政策方面:「成本效益優先」醫療政策落後,香港公營醫院選藥側重價格便宜,而非藥效優先,也會打擊香港醫療服務的質素,例如一名心肌梗塞病人被處方一種幾乎全球都不再用的藥物,只有香港和非洲某幾個落後國家仍用,藥效比新藥遜色、副作用較大,但價錢便宜等,反映藥物亦會影響醫療質素。

 

默許器官捐贈

導致香港器官捐贈風氣仍未普及的因素:

親屬不了解死者生前的意願

  • 器官捐贈卡或器官捐贈同意書雖然都具法律效力,但從死者身上移走任何器官,都必須徵得直系家屬的同意才會進行。
  • 填寫器官捐贈卡或器官捐贈同意書乃個人意願,捐贈者生前或未與家人表達捐贈意願,因此家屬或會擔心做錯決定而選擇不捐贈死者的器官。

中國傳統思想影響

  • 「死亡」的話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禁忌,器官捐贈這類身後問題在一般家庭成員之間難以啟齒,即使自己死後願意捐贈器官也不敢向家人表達意願。
  • 受「死留全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等傳統觀念影響,部分人或不願意讓遺體有所損毀,成為器官捐贈的一大阻力。

政府宣傳不足

  • 部分市民對器官捐贈存在誤解,例如擔心醫護人員會因此放棄搶救,又或認為捐贈器官會令遺體儀容受損。可見政府對器官捐贈宣傳教育不足,導致市民產生誤會,對捐贈卻步。
  • 有調查發現,逾五成受訪市民認為政府就器官捐贈的宣傳不足;另有過半數未有簽署器官捐贈卡的受訪者表示,如有人接觸,將會簽署捐贈卡。這反映目前政府就器官捐贈的宣傳和教育效果欠佳,未能推動市民在死後捐贈器官。

『香港應效法西班牙的器官捐贈模式 (默許捐默)』?

同意

  • 增加適合移植器官的供應:

本港每年有二千多人輪候器官移植,但器官捐贈數字一直遠低於需求,部分病人更因等不及合適的器官而死亡。採用「默認捐贈」模式將假設了所有市民均同意死後捐出器官,將有助提高器官捐贈比率,增加更多吻合的器官作移植之用,令更多病人受惠。

  • 減少與器官捐贈相關的爭議:

「默認捐贈」模式下,市民仍可選擇死後不捐贈器官,既尊重市民的個人意願,又能在提升器官捐贈數目與市民權益之間取得平衡。

  • 避免黑市器官交易衍生的問題:

香港用作移植的遺體器官供不應求,促使病人到其他地方進行黑市器官交易。「默認捐贈」將增加本港可移植器官的來源,減少本港病人到外地接受黑市器官移植,有助杜絕非法器官交易,避免因手術不當而導致死亡或增加傳染病蔓延的風險。

不同意

  • 侵犯個人權利:

原則上「捐贈」應是自發行為,鼓勵市民自願死後捐出器官才是尊重個人權利的表現。儘管「默認捐贈」模式設有反對機制,但難免有可能出現市民未及表示拒絕捐贈便意外死去,因而被迫捐出器官。由此可見,「默認捐贈」實際上形同強制,有侵犯個人意願之嫌,不符合現代社會尊重個人權利的價值觀。

  • 引發社會爭議:

「死留全屍」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等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在香港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並非所有市民均接受死後捐出器官。假如政府強制推行「默認捐贈」的模式,將導致民意反彈,引發社會爭議。

  • 尚有其他有效方法:

多個調查的結果顯示,不少香港市民均願意在死後捐出器官。故此,只要政府能針對香港的情況加強宣傳和教育,例如鼓勵市民在生前作器官捐贈的決定,並告知家人;安排專業人員講解捐贈的意義,釐清誤解,均有助鼓勵器官捐贈。因此,政府不必採取具爭議性的「默認捐贈」模式。

港府忽視精神病患者 埋下社區不和諧炸彈

fire

新春伊始,發生了香港近年罕見的嚴重襲擊事件。 2017年2月10日晚上,在尖沙咀港鐵車廂,發生了精神病人使用汽油彈自焚及傷人事件,導致多名巿民受傷。社交網站即使瘋傳涉案的疑兇(根據香港奉行的普通法精神,未被法庭判罪的,應稱為「疑犯」)身體著火圖片,以及現場火災情景,網絡上除了用「屍殺列車」去形容事件的恐慌外,更一面倒指責疑犯泯滅人性,累及無辜。沒錯,受傷的巿民如常乘搭港鐵遇襲固然是遇上無妄之災,涉事疑兇不顧他人安危的行為亦是不可原諒的。可是,單單拘捕疑兇和救治傷者,並不是治本的做法。

香港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地區,巿民生活水平提升,但城巿發達的背後,精神病患者的人數也為數不少,然政府在精神病康復的資源投放明顯不足。按2015年數據,在醫管局轄下精神科專科工作的醫生共有333名,醫管局共有18所精神科專科門診診所,於10間公立醫院內設有共3 607張精神科病床,面對超過20萬患有不同類型的精神病患者,政府的投放可說是杯水車薪。加上現時香港投放於公營醫療的資源相對不足,輪診時間長,精神病被社會人士忽略,以為只是患者「鑽牛角尖」,對精神病人的苦況更不太關心,莫論為他們爭取權益。精神病人沒有傷害別人或自殘,醫生往往要求病人回家,稍後自行覆診,較需關注個案則有護士上門探訪,可是,能得到醫護人員照顧的只是少數,不少精神病人往往未有覆診以致病情更重。據立場新聞報導「高永文指出,涉案男子有精神病記錄,在一段長時間情況相對穩定,他最近應再覆診,但他並無前往治療。」可見疑兇所謂一段長時間相對「穩定」,被醫院忽視的個案,因病人沒有覆診而釀成是次慘劇,政府於精神康復的資源投放不足,自然是不可投卸責任。

ann-09_swizi_1200x0

是次傷人事件當然令人心痛,更將加劇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者的誤解,以為他們都具有攻擊性。精神病有不同種類,並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具攻擊性,反而,大部份精神病人都是害性面對其他人。經過今次事件,巿民對精神病人更具戒心,對精神病人烙上「具攻擊性」的標籤,使精神病人更難融入社會。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負面標籤,使很多人不敢求助;直至危機發 生,再次加強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負面標籤,不住惡性循環。精神病 患者發現自己在生活的各方面受排斥,失業、貧窮、家庭問題接踵而至,精神和身體健康愈趨惡化。

心結宜解不宜結,政府坐擁數千億資產,絕對有能力增撥資源去改善香港精神復康的發展,一個文明的社會,不應只以GDP的多少作定論,而是社會的包容程度,以及珍視弱勢社群的生活質素。所謂「以小見大」,假如港府能重視協助精神病人投入社會生活,完善的醫療制度、降低醫療事故風險的日子會遠嗎?

概念詞-藥物專利

對藥廠而言,專利權所能帶來的龐大利益有八成來自發達國家的市場,因為那裡的消費者有能力支付隨專利權而提升的藥價。由發明到產品推出市場,整個過程的費用可能高達3-5億美元(約23.4-39億港元)。因此,藥物專利權正提供經濟誘因,抵銷他們斥巨資開發新產品之後能獲得應有的回報。

對病人而言,藥物專利權保證了藥廠的利潤,令藥價高企,病人遵從醫生處方購買藥物,似乎別無選擇,只得以高價購藥治病。發展中國家的病人,因負擔不起昂貴藥物費用而死亡,同時因藥廠不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巿場,不積極研發傳染病疫苗及藥物,以致傳染病盛行,同時也威脅全球人類健康。

延伸閱讀:藥物專利

概念詞語-公共衛生

 

1.人們對公共衛生理解的因素
-個人因素:教育程度、生活模式、年齡、對疾病的經歷
-政治因素:政府的法律、資源分配
-國與國間合作及交流:跨國組織的公共衛生政策
-社會因素:資訊傳播速度、家庭結構(例如:家庭大小)
-經濟因素:地區或國家的發展程度
-文化因素:傳統習俗、道德觀念、宗教信仰(迷信)
-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居住環境及工作環境
-科學與科披因素:科技進步令診斷、治療及疾病預防的方法大大改進

2.世衛的成就
2.1推動藥物公平分配方面:
-協助各國執行TRIPS協定
-提醒各國關注公平分配藥物
-向跨國製藥公司施壓

2.2控制傳染病方面:
-制建國際規範,例如「國際衛生條例」
-對新型傳染病的爆發發出警告
-發佈和收集資訊有關新型傳染病的爆發
-推動各地合作研究傳染病

2.3控制非傳染病方面:
-為「健康」下定義
-在全球推廣健康觀念
-收集非傳染病的數據並研究決定健康的主要因素\

3.世衛的局限
3.1推動藥物公平分配方面:
-未能平衡貧窮和富裕成員國之間有關取得藥物方面的利益
-只能依靠製藥公司和富裕國家的捐贈
-沒有權力約束有關世貿藥物專利權的協定

3.2控制傳染病方面:
-沒有權力迫使各國執行有關規定
-因成員國眾多,難以集中力量處理各國有關公共衛生的問題
-未能防止新型傳染病的爆發

3.3控制非傳染病方面:
-難以改變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依賴各地政府推廣和實踐有關健康的資訊
-難以改變各地決定健康的國家,如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

3.4跨境衛生合作的功能
社會方面:
-加強對大規模疫症蔓延事件的應變能力防止傳染病蔓延
-保障本地與周遍地區市民的健康
-使衛生資源更有效地運用

政治方面:
-改善與周遍地區政府有關疫症方面的溝通 加強各地對衛生事務的責任感

經濟方高:
-確保疫症不會影響商業貿易
-增加與周遍地區的合作

4.健康的決定因素
個人因素:
-年齡、性別及遺傳、生活習慣、工作環境、收入

科技因棄:
-科技進步使人類對健康有更深認識,可透過各種客觀的健康標準,加上科技的進步,使人類更能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
-科技進步帶來了「文明病」

宗教因素:
-對於用膳,不少宗教對此有一些特別的習俗和規定,稱為(膳規)
-膳規不但是飲食規條,也是精神健康的培養

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影響人類的飲食習慣,如中國傳統文化強調養生, 透過飲食及生活習慣可以促進健康,延年益壽。
-快餐文化帶來肥胖問題

5.社會階級對健康觀感
中產階級:較關注健康、掌握較多相關資訊、具經濟能力負擔醫療開支及較佳居住環境
勞動階層:較注重健康的功能性,較少注意職業安全、醫治護理與預防疾病

6.影響醫療科技發展的因素
-生活質素: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文明病日趨普及
-經演因素:專利權保障藥物開發者的利益
-政治因素:政府分配資源時,以公眾健康為優先考慮
-社會發展: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醫療科技發展會受國家發展步伐而出現差異

7.評估一個地區健康的指標
-預期壽命高、嬰兒夭折率低:代表醫療技術優秀、公共衛生設施完善、政治穩定、物質富豐等。

8.健康不平等
某組群的死亡率或患病率高於其他組群,基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醫療資源。
因素:階級、社會支援、醫療系統及社會對疾病的歧視(如愛滋病)等

9.藥物專利權
由於開發時間長,成本高,失敗率也高,放開發者會申請專利權, 以保自身利益。

藥物專利權的影響:
-保障藥物開發者的利益
-吸引資金作新藥物開發
-藥物研發走向商業化
-開發者操控價格,有機會使醫院和病人負擔大增
-「彷製藥」受限制,威脅貧窮國家病人的生命、健康

10.仿制藥
不受專利權保障,藥物配方、成份、劑量及藥效與專利藥相同,價格比專利藥物便宜。

11.生物科按帶來問題
-違反自然(複製人)
-道德問題(由胚胎抽取幹細胞)及家庭倫理(試管嬰兒)
-安全性(基因改造食物)

12.生物科技用途:
-改良農產品質素
-解決生育問題
-改進診斷治療及預防疾病的方法

13.疫苗接種
先減低病毒毒性,再將良性病毒接撞在人體內的技術,對人體產生保護,避免因感染病毒而患上傳染病。

14.抗藥性
因為濫用抗生素,令細菌適應力變強,使抗生素失去功效。

15.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土)
自一種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首宗個案在中國發生。
症狀:發燒、發冷、頭痛、疲倦、肌肉痛或肚瀉等

16.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
是由感染屬於絲狀病毒科的埃博拉(伊波拉)病毒所引致,人類感染的死亡率達90%
症狀:突發性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咽喉痛等

17.禽流感
由主要影響鳥類和家禽的流感病毒引致,人對該病的兔疫力極 低、甚至沒有,一旦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流感便爆發。

18.豬流感
豬流感是由H1N1病毒引起,其病徵與人數季節性流感相似。

19.生活模式病*
又稱文明病,由於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等因素改變引起例子:「三高」,分別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20.香港的頭號殺手為癌症,首五類致命癌症依次為:
-肺癌
-大腸癌
-肝癌
-胃癌
-乳癌

據預計,大腸癌或於2015年成為本港癌症「 頭號殺手」,其主要原因為港人生活水平提高,變成大吃大喝習慣,少做運動。

21.癡肥
異常或過量脂肪累積會損害身體健康,身體質量指數(BMI)是衡量人們肥胖程度的粗略指數,癡肥是導致慢性病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主要因素

22.人口老化
當60歲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長率比其他年齡組別快,人口老化現象出現,主要由於現代人口預期壽命更長,以及生育率下降,中國及香港現正處放人口老化。

23.長者醫療券計劃
提供醫療券以資助長者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透過分擔部分醫療費用來推廣與病人「共同承擔醫療」的理念,以確保善用醫療服務。

24.三個預防眉面
第一層:宣傳及教育大眾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提供防預疾病的措施
第二層:及早診斷及治療
第三層:避免病情惡化、提供復康支援
如投放資源在第一層,可有效防止疾病蔓延,但香港政府將大部份資源投放在二及三層。

 

 

25.器官捐贈
對器官衰竭病人,器官移植是延緩他們生命的唯一希望,為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是十分重要的。

26.人體器官非法交易
內地自2007年起禁止人類器官交易。由於合法隸宮供應不足,一些病人向黑市市場進行人類器宮交易。

27.安樂死
香港醫務委員會定義「直接並有意地使一個人死去,作為提供的醫療護理的一部分」 。

28.基因改造食物*
改良農作物的特質,從而抵抗病毒、書蟲或除草劑的損害。

主要反對原因
-個人方面:基因資料洩露個人私隱
-倫理方茵:破壞大自然規律
-生態方面:原生生物有機會因此滅絕

29.食品安全
探討食品加工、儲存、銷售等步踐中如何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降低患病機會及防範食物中毒。

29.1道德倫理考慮
生物科技的發展項目眾多,但並非每一項都為社會所接納。須以立法規管,確保生物科技發展帶來好處,並從道德及倫理、經濟、 社會方面考慮利弊,訂下明確規限。
-生育方面,訂立《人類生物科技條例》
-食物基因改造方面,鼓勵公佈食物成分,訂立《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指引》

30.試管嬰兒
過程包括先以人工受精,胚胎在培養後放回母親體內直至完成懷孕,精子及卵子可以是聽於第三者的。

31.複製科技
透過復製技術(如複製器官,可以治療先天性的缺陷或疾病), 造出品種較佳的生物。

32.醫療融資
以自願或強制形式,市民以醫療保險或醫療儲蓄戶口承擔部份醫療費用。

33.醫療旅遊*
-旅遊中若包括疾病健康、醫療音整理、康復休養,即可稱為醫療旅遊。
-這種旅遊模式將治病、療養及旅遊結合。旅遊者會按其病情和醫生建議,遊質和治療在選擇合適的旅遊區後同時進行。

34.醫學美容
是通過醫學手段來改變身體外形、色澤及改善部分生理功能,為加強身體外在美感,而進行的一系列的治療,包括藥物、儀器及手術等

衍生問題
發生美容醫療事故,危及性命

醫學美容成因
大眾:香港人追求社會建構出來的「美」,例如美白、纖瘦、豐胸和V面等
政府:監管不足,對「醫療」和「笑容」業的定義模糊
傳媒:追捧及廣泛宣傳美容行業
市民:誤信高科技

35.侍產假
-是僱主提供男性僱員照顧產後妻子和初生嬰兒的有薪或無薪假期。香港主流支持立法,認為僱主應提供三天有薪侍產假, 期間僱員每天可獲發其平均工資的五分之四。
-行法例允許公務員在嬰兒出生後可享有五個工作天的有薪侍產假

支持
-減輕母親照顧嬰兒的負擔
-減低母親患上產前或產後抑鬱

反對
-可能因請替工而導致短期內成本上升
-生產力降低

36.食物銀行
為非學利慈善機構,向經濟困難人士提供暫時性膳食支援。
以優惠價出售食物之餘,熟食、乾糧或餐券由團體及私人捐助或捐贈,過往有銀行、酒店、超市、連鎖快餐店及食品供應商參與。

37.TRIPS協定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簡稱。世質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簡稱TRIPS協定)在1995年生效,自於世界各地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法規各有不同,所以它們進行貿易時容易引起紛爭,是項協議有助於確保各世貿組織成員對知識產權有一定的保障。

主要重點如下:
-專利權的期限為20年
-藥物和生物科技的知譏產權也被納入保發範圍
-發展中國家有5年過渡期實施協定,最低度發展國家則有10年
-TRIPS協定不是法令,各世貿成員國以TRIPS協定為立法的最低標準以保護知識產權。

 

通識急救箱—概念詞語: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
快餐源於美國,例如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名牌。人類的生活節奏愈來愈快,所有忙碌的人都開始加快吃飯所用的時間,這不費時又美味可口的快餐便逐漸成為了主流。快餐店的特色是食物標準化,講求成本低但快捷製作食物,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例如多吃易肥胖、中風。

全球化、公共衛生

中國產塑膠米流入印尼含致癌物

中國政府將幫助印尼調查摻雜了化學物質的合成米事件,據悉這些假大米是從中國走私運入印尼。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與印尼貿易部長高貝爾會談時承諾協助調查。高貝爾稱,合成米引起公眾恐慌,印尼政府高度重視。所謂合成米含有馬鈴薯粉和有毒塑料,印尼媒體報道,印尼警方本月20日搜查雅加達東郊一間商店,發現該店出售的大米摻雜了合成米。

報道稱,印尼國有調查公司表示,合成米含聚氯乙烯,這種物質通常被用來做管道、電纜和地磚。進一步化驗顯示,合成米中還有其他化學物質,長期食用這種所謂的「塑料米」,會引發腹部疼痛甚至癌症。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50527/bkn-20150527161104631-0527_00822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