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HAKE UP 識噏

討論區-香港隱蔽青年問題

 
YouTube 海報
背景資料:
「隱蔽青年」這個概念為日本心理學家齋籐環最早使用,指的是那些自我極其封閉的青少年。他們自覺一無是處,無所事事,害怕社交,終日困於家中,又被稱為「繭居族」。日本據說有隱蔽青年百餘萬,已經衍生成全民關注的一大社會問題。估不到,日本這股「隱士風」竟然飄洋過海,吹到了香港,並快速「本土化」,大面積地蔓延開來了。

「隱蔽」可分三個類:(資料來源: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第一類:完全「隱蔽」
即持續超過三個月與所有系統也沒有連繫,及沒有從事或參與。

第二類:「隱蔽」
即持續超過三個月與外在社會系統沒有連繫,但與家庭仍有連繫。

第三類:「隱蔽」邊緣
即過往三個月與外在系統及家庭作有限度的連繫,但行為上逐漸抽離。

隱蔽青年的原因:(貧困、低學歷,使青年難融入社會。)
  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黃昌榮指出,本港隱蔽青年現象多發生在低下階層,7成只有中三或以下程度,難以進入經濟就業體系和與社會連扣,被排擠在校園、消費活動、主流文化及勞動市場之外,而政府實施懲罰性的社會福利措施,也往往使這些青年被排斥在制度外。許多青少年於是減少、甚至中斷與別人交往,以應付人際關係、少發展機會和生活貧困帶來的挫折,漸漸成為隱青。

香港現況:青年事務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估計本港在2009年約有11萬15至19歲青少年,處於既非在學進修,亦非待業或就業的情況,在這群失去前進動力的青年中,他們部分會以違規行為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及控訴。不過,有一群沒有任何「反社會行為」的青年,他們喜歡長期躲在家中,不願意與其他人接觸。

隱蔽青年的日常生活模式:

1. 隱蔽青年並不是完全沒有「活動」的
2. 大部分都會在家中用電腦上網、看電視、聽音樂、做功課、看漫畫。
3. 有些也會尋找工作及學習機會,甚至會思考自己的未來。
4. 部分躲在家中的一角,甚至每天睡12小時或以上。

如何幫助他們?(不要急於逼他們改變,關懷及協助他們建立自信。)
  總協調主任應鳳秀表示︰「要有效協助隱蔽青年,主要是不要將他們以問題化的角度去處理,以致急於把他們拉出社會工作或讀書,年青人在這個成長過渡期可能需要空間去探索前路及有足夠機會去發掘潛能,我們應重點建立安全感及燃點希望,讓他們恢復對自己、對人及對社會的信任及希望,從而步出自我封閉的框框。因此我們的社工每次上門追擊時都會營造歡樂氣氛及送上一點小禮物表示關心,效果相當理想。」

協助「隱蔽」者「現身」建議方法:
1. 建立安全感,不要強逼青年,讓青年感到有人陪伴。
2. 肯定青年個人強項,推使重拾自信心及建立成功感。
3. 讓青年在安全環境下逐步作出改變。
4. 協助建立支援網絡,包括家庭、朋友等。
5. 鼓勵嘗試參與、燃點希望,擴闊生命視野。
6. 提供外界資訊,引發好奇心。
7. 協助青年規劃前路,認清個人發展方向,提升改變能量。
8. 提供多元化的出路及充分的發展機會。

延伸思考

  1. 隱蔽青年的生活模式對他們有何影響?
  2. 隱蔽青年會衍生什麼社會問題?
  3. 隱蔽青年的數目不斷增加,你認為與城市的生活條件有關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