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物化
在傳媒強化性別差異和定型下,理想的女性形象被描述為纖瘦和美麗,而傳媒將女性物化所造成的負面效果早被認定。在香港,無處不在的纖體廣告和訊息對女性的自我觀感、身分和社會價值都產生嚴重的影響。
廣告作為社會上其中一個最強而有力的教育源頭,它製造出一個令人以為出賣女性身體是可以接受的環境,從而導致問題的發生。許多女性為適應這被社會普遍接受的審美標準而感到壓力,更願意不遺餘力地操控及改變自已的面貌和體態。因此,她們被誘導至視面孔為面具及視身體為物件,並發現他們的身裁和面貌有需要改造、加高/大和掩飾。女性被教導把旁觀者對她們身體的看法內在化,並過於關注可憑肉眼看見的身體特徵,多於不可憑肉眼看到的特徵,如感覺和身體內在的狀態,這被稱為物化的表現。
研究顯示,廣告以性感形式來物化女性身體多於男性身體以推銷商品,並常以強調其性感形象的描述出現。在這性別物化作用的文化背景下,令女孩和婦女為了適應社會的環境,慿外表衡量自己的價值,以及變得只全神貫注於他們的體態外表,並視這為期望和決定際遇的方向,這就是自我物化的影響。
思考:政府應立法規管纖體美容廣告?
資料來源:http://www.eoc.org.hk/EOC/otherproject/chi/color/youthcorner/education/LS_Learning%20Kit_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