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

.jpg

十三五規劃

衝突與和諧、改革開放、經濟整合、國民生產總值、競爭力、硬實力、軟實力、綜合國力、生活素質、城市化、社會矛盾與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

DSE 已出的相關題目 : 可生兩孩(2015)、貧富差距 / 扶貧(2017)

與DSE有關的熱門題目: 三座大山(教育、醫療)、就業(經濟轉型)、戶籍改革、改善生態(霧霾)


中國「十三五規劃」(2016-2020)

背景

中國過往側重經濟發展,污染嚴重,城鄉差距,貧富縣殊,加上戶籍制度有礙社會福利發展。同時,中國持續增長,通貨膨脹以致經營成本增加,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高,例如孟加拉工人月入約400元,中國廣東省工作人工約2000元,過往「世界工廠」的吸引力不再,中國現時有五成多的GDP來自外資設廠,如外資大量撤走會導致大量中國工人失業。因此,中國經濟由加工生產轉向為高科技、金融服務已是刻不容緩,因此有「十三五規劃」。

中國製造業吸引外資的優勢

  • 生產成本低吸引外資,有「世界工廠」之名。
  • 大量廉價勞動力,有利勞工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

中國製造業目前面對的挑戰

  • 生產成本(租金、人工)日增,部份跨國企業將生產工序撤出中國
  • 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2015為9%,25年首次跌穿7%)
  • 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中國的產業需要轉型的原因

  • 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的利潤較低,有需要轉型為高增值型,以賺取更多金錢。
  • 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需要大量勞工,但隨着人口老化,中國製造業需要轉為高增值型,以減少對勞工的需求。
  • 隨着經濟發展,近年工人工資快速上漲。加上東南亞國家,例如越南、孟加拉等提供低廉的勞動力和生產成本,吸引不少外資把製造業工廠遷離中國。為了維持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穩定社會,國內的製造業需要轉型。

 

中國「十三五規劃」重點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當中以「創新轉型」為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與「互聯網+」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理念 內容 目的
創新 升級舊產業與研發新產業 目前經營成本增加、外資轉投其他國家,產業升級能帶來高增值效益,解決結構性失1業問題。
協調 透過統籌資源縮小城鄉差異 拉近城鄉差異,透過人口城鎮化改善鄉縣生活水平。
綠色 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式生產 過往側重經濟增長,監管不力,污染問題有礙可持續發展及國民健康。
開放 引進之外也要走出去並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權 爭取國際話語權,打破由美國壟斷的國際事務。
共享 經濟成果應全民共享縮小差距 推動社會福利,期望2020年脫貧成為全民小康社會。

 

十三五規劃重點-創新轉型

  1. 中國智造
  • 製造業從「中國製造」(Made in )走向「中國智造」(Smartly Made in China),即建立中國國際品牌。
  • 世界工廠為中國帶來經濟增長,但加工製作為低增值產業,相比持有品牌的跨國企業,中國只能賺取微利。以一部售價500美元的IPAD為例,APPLE可獲利高達400美元,代工的富士康僅獲9美元。
  • 過去的「世界工廠」美國、日本擁有技術,創立國際品牌,創造利潤。

 

  1. 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

  • 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長以爭取升職、假大空建設有利官員貪污,無視人口規需要,盲目興建城鎮,出現「鬼城」(按內可看圖片) ,例如內蒙古的鄂爾多斯。 於 90 年代末期地方政府抱著「只要建好,就會有人來住」的心態,可惜整個計劃以失敗告終。
  • 「人口城鎮化」就是人口向城鎮集中或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從而變鄉村人口為城鎮人口,使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1. 從生存型消費走向發展型消費
  • 教育屬於發展型消費,是對人的投資,而且教育比耐用品具有更為持久的性質,對人的一生起作用 , 它可以增加勞動者的未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