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DSE必讀

2020 DSE 貼題

立即下載全份筆記–按此下載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助人自助, 天道酬勤, 祝福你有美好成績。)

最近資訊, 歡迎瀏覽SHAKEUP JAMES YOUTUBE CHANNEL : youtube.com/shakeupjames

議題議題
1創新經濟(網紅及短視頻)***     
1創新經濟 (電子支付) ***
1創新經濟 (電競) ***
1創新經濟 (共享經濟) ***
1創新經濟 (網上購物) ***
2青少年自拍與網絡管制
3香港土地開發爭議 (郊野公園及明日大嶼) ** 
4社會流動性  
5家庭友善政策  
6性小眾(性別共融/平權主義)
7中國經濟轉型
8中國環境污染問題 (霧霾、水污染) **
9中國戶籍制度
10新三座大山(中國醫療問題、教育問題)***   
11香港公私醫療失衡  ***
12精神建康 **
13非洲豬瘟、疫苗問題
14中國社會信用系統 ***
15糧食問題 **
16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17司法覆核

建議題

建議題四部曲

千萬不要用「我建議XX應該YY」主題句,因為這會忽略了建議題的完整性。

SmartSelectImage_2018-04-10-15-28-30

第一步,重複現有問題,同學應先簡單重複現有問題。但需留意不用詳細重複,略述便可,因為題目其實已提出問題所在。

第二步,提出有效建議,提出之建議最忌空泛,必須詳細而具體,加以例子解釋,如可運用所學概念更好。當然,同學亦必須提出實施的方法和細節。

第三步,建議的成效及預期作用。學生經常忽略這一步。事實上,要拿高分,這一步是十分重要的,當回應題目時需詳細指出,預計此建議可如何解決題目所指出的問題,這亦是建議題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慎遺留,將會失去不少分數。

第四步,可行性及推行條件。同學如果要奪星,必須加入這一部分,需清楚解釋到底此建議的可行性高低,與及推行時附帶的條件,有何需要考慮。

例子:你認為香港政府應採取哪些措施以減低青少年濫藥的情況(6分)

首先, (第一步:重複現有問題)雖然香港濫藥的個案有輕微下跌的跡象,但濫藥者有年青化和隱蔽化的趨勢。 (第二步:提出有效建議)政府應加強宣傳及教育,應透過學校教育、傳播媒介、講座、展覽等,(第三步:建議的成效及預期作用)宣傳及教育有關濫藥的知識,從而提高青少年對拒絶毒品的意識及警覺性, 以減低濫藥的人數。(第四步:可行性及推行條件)而在推行的過程中,政府亦應考慮宣傳教育是否足以配合時代的轉變,及評估推行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從而令政策可順利推行 

考生常犯錯誤

考生常犯錯

A.未能概念化
你認為哪些因素可能影響香港的新聞自由? 解釋你的答案。[2015年卷二1a] (8分題)
重點:因素、香港、新聞自由
取得3分-有3個論點,但只有一個合理,欠概念化、欠例子。
取得4分-每段欠概念化,有例子,但例子不足以解釋例子與題目關鍵字眼的關係。
取得5分-舉出2個因素,有效概念化。

  1. 例子不足
    「高度的新聞自由會提升香港政府旳管治效能。」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2015年卷二1b] (12分)
    重點:新聞自由、提升、管治效能

取得3分:有三個因素,但欠例子。
取得4分:有立場,知道題目要求,有3至4個論點,但只有1個合理,欠例子。
取得5分:3個論點,其中1點不清晰,有申述,欠例子;須用例子解釋何課「高度」言論自由。
取得6分:有正、反論證,有例子,有申述。
取得7分以上:要寫出「高度新聞自由」、「提升」及「政府管治效能」三者關係,每段有例子。

注意:例子切忌不扣題(與題目無關)、例子切忌欠具體(例如:我今天的午餐有肉有菜,未能具體說明菜式),例子欠事實根據(不要用「如果/假如」,或欠證據,例如中國政府派人捉走李波是摧毀一個兩制。

  • 其他要求
  • 10分至12分題:主題句要提出比較準則或平台,例如「從成效 / 從時間性方面」,而內文有比較需要逐一論證。
  • 卷二要表達多角度,10分題最小三個論點,另加1個反方論點及1個駁論;每段論點與駁論相若,如時間不足,論點一及論點二詳寫,論點三略寫,駁論詳寫。
  • 駁論要求:不是只有1至2行便完成駁論,沒有「Well Balance」
  • 例子要求:具體、扣題、有代表性,考生作答例子解說空泛,答題格式化。譬如說,我的午餐有肉有菜(但沒有具體指出吃了甚麼),甚至加插個人揣測。
  • 主題句空泛:不宜單以「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框架作論點,特別是社會因素涉獵範疇廣,對全球議題較合用,但本地議題便會較空泛。主題句可加入概念詞,如「經濟因素方面,推行標準工時將會增加業界的經營成本,削弱本港競爭力。」將框架收窄在一個範疇。

考生基本功

考生基本功

  1. 作答前先寫下每題預算完成時間,戴手表,控制作答時間
  2. 小心審題,圈出題目關鍵字眼
  3. 段落五部曲標示語主題句例子說明小結
  4. 必須要有主題句,不要用「根據資料」行先
  5. 每段只寫一個論點,每段隔一行
  6. 每段引用例子要表明「根據資料」,不要狂抄資料,通常引用2-3句資料再加以說明,有「概念詞」更佳
  7. 推論要完整,仔細解「為何」、「如何」;
  8. 人要自信,字要自大,每行16-18
  9. 不要加紙,不要集中「做好」一題,要完成所有題目
  10. 卷一盡量作答至2/3行數,卷二 8分 寫滿1版,10-12分寫滿2版。
  11. 帶備黑、藍筆各兩支,計數機是基本裝備

 

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概念詞:管治威信、管治效能、認受性、歸屬感

政府應該優先處理民生問題,便能提升香港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

  • 政府優先處理民生問題,是顧及整體社會需要,能提升香港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香港市民最關注的是民生問題因此政府優先處理民生問題,例如增建公屋、興建社區設施以方便市民、推出支援弱勢社羣的社會福利,以至推動經濟來增加就業率等,是直接回應市民訴求的行動。政府推行這些符合公眾期望的措施,有助提升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反之,如果政府推行的政策與市民的期望有落差,市民自然會不滿意政府施政,政府的管治效能更會被削弱。由此可見,政府處理民生問題是顧及整體社會需要,能適切地回應市民訴求,可提升香港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

 

  • 從迫切性而言,一些民生問題已長時間影響市民生活,亟待政府從速解決。政府優先處理民生問題,便能提升香港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特區政府不斷推出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措施,解決市民關心的問題,當中更以房屋問題為重點。房屋問題一直纏繞着香港市民,樓價高企令市民無法置業,而輪候公屋的年期亦愈來愈長。結果,一些市民被迫租住環境惡劣的劏房,或以大部分收入償還房屋貸款,成為「樓奴」,生活素質倒退,更令民怨不斷升温,故政府有必要從速處理房屋問題,即回應民生需要。但是,如果政府推行政策時未有顧及其迫切性,即不理會民情或民生問題,將會引發更大的民怨,令市民對政府更加不滿。由此可見,政府優先處理房屋問題,是以迫切性為原則,解決市民燃眉之急,能提升香港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

 

  • 相較於其他政策範疇,民生議題的爭議性較低,政府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較大,可提升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近年香港行政和立法關係緊張,是政府認受性長期偏低所致。雖然近年社會上的政治爭議不斷,但對民生議題的爭議卻較小,社會各界對促進就業及興建房屋等民生議題已有一定共識,令政府在處理這些議題上的阻力較小,在行政上亦具有可行性。而且市民亦可以從失業率及建屋量得悉政策成果,只要政府能妥善處理民生議題,自然能令市民滿意其表現。由於市民的政治理念及價值觀分歧甚大,如政改爭議,政府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政治爭議,所以此舉無助提升市民的滿意程度。由此可見,政府優先處理爭議性較低的民生問題,是考慮到政策的可行性,便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

 

母乳餵哺

概念詞:規管奶粉廣告、立例保障哺乳媽媽的權益、立例規劃空間及設施、公民教育、

增加社商企對在職哺乳婦女支援、傳統觀念

影響目前香港母乳餵哺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不理想的兩個因素:

  • 「權威」廣告無王管:奶粉的銷售及宣傳在本港不受法律嚴厲監管; 政府未有針對的措施或政策 規管。本港的配方奶粉廣告經常使用帶有「權威」的廣告策略,向大眾推 銷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以及對嬰兒大腦及身體健康的發展的好處,令 對母乳餵哺認知不足的大眾在潛移默化下認為配方奶粉的營養、對嬰兒 的影響和母乳並無差別,甚至勝於母乳,選擇配方奶粉餵哺嬰兒。

 

  • 公民教育不足:母乳餵哺在港不普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公民教育不 足,市民對母乳餵哺的接受度不高,中國傳統思想對性有所忌諱,連帶性徵的乳房也被冠上與色情有關,甚至注目授乳者乳房,不尊重授乳者,而有食肆為求不惹麻煩,會要求授乳者到洗手間授乳,使授乳者感到受辱。

 

  • 社商企對在職哺乳婦女支援少:政府並無積極實行母乳餵哺友善政策。 在本港,在職婦女的產假通常是建議的生產 前 4星期及生產後 6星期,加起來共為約兩 個月,但在生產後的一個多月後,不少母親 已重返工作崗位。縱然有些母親希望在重返工作後繼續以 母乳餵哺,但香港並無法例可保障授乳者認為自己在身體與時間狀況合適的情況下,於工作時間為自己的嬰兒儲存人奶,辦公的地方也大多數沒有設置育嬰室,在職母親因此可能要在廁所儲存母乳。

同意立法能有效改善婦女餵哺母乳的權益

  1. 加強對奶粉廣告的規管

政府推廣母乳餵哺的力度不足,未有制訂政策配合,而坊間卻充斥大量奶粉廣告,推銷奶粉時更加入大量權威字眼。其實母乳的營養對嬰兒較好,但不認識母乳成分的市民,接收如此失衡的資訊時,會以為奶粉的營養和功效比母乳更好。

 

  1. 建議立法規管育嬰室的設計和配備

不少鄰近地區的政府都對育嬰室的規管有一定的政策,目的是鼓勵市民餵哺母乳,一般都是規定在鐵路沿站須設 有哺乳室;在商場的面積達到某個面積時,便須設置哺乳室,好讓母親有足夠的私人空間進行母乳餵哺,不受人打擾。

  1. 立法保障哺乳媽媽的權益

香港缺乏法例保障哺乳媽媽的權益,媽媽在外哺乳往往受到騷擾甚至歧視。

不同意 立法能有效改善婦女餵哺母乳的權益

  1. 增加對餵哺母乳的女性的支援
  • 香港對選擇餵哺母乳的女性支援不足,本港婦女的產假較其他地區為短,假期只有約兩個多月,初生嬰兒需要頻密的餵哺,但初產母卻需於產後六周重返職場,無法繼續貼身照顧和餵哺嬰孩。
  • 即使初產母希望復工後繼續餵哺母乳,但職場上亦欠奉支援,香港法例並無保障母親可於工作時間「泵」奶,令母親感受壓力和尷尬,不少媽媽要躲於廁所預備母乳,更因餵哺母乳,而受到僱主施壓。

 

  1. 提升硬件配套
  • 商場設計把育嬰室設於女廁內,令人質疑為何嬰兒要在廁所內進食。
  • 有人提出在本港所有的公共空間如體育館,公共運輸系統都應該設立育嬰間,讓母親可以隨時隨地因應嬰兒需要作出餵哺。

 

  1. 加強教育

母乳餵哺在港不普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公民教育不足,市民對母乳餵哺的接受度不高,不尊重授乳者。 有不少母親表示與嬰兒外遊時,因為該地沒有育嬰室,所以被逼在公眾地方餵哺,但不少人會以有色眼鏡或好奇的目光看待,甚至做出讓授乳人不舒服的不 文明行為,令授乳母親感到羞辱或尷尬,在育嬰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只好放棄母乳餵,轉用配方奶粉。 有見及此,政府應加強對女性餵哺母乳的支援及公民教育。

身份認同

概念詞:身份認同、邊緣化社會參與、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廉潔)、生活習慣、優越感

香港近年發生的重大事件

日期

事件

2014年2月 尖沙咀廣東道發生「驅蝗行動」,示威者批評自由行旅客令香港街道擁擠,並且推高物價,故站出來驅趕內地旅客。
2014年6月 政府推出《版權 (修訂) 條例草案》,市民憂慮網上言論空間會收窄,最終草案因立法會議員拉布而暫時擱置。   (網絡廿三條)
2014年9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8月31日通過香港普選行政長官辦法,引發香港市民大規模的遊行和抗議。市民在政府總部外的集會最終演變成佔領運動,隨後旺角、銅鑼灣也出現佔領區。 (831方案、佔領行動)
2015年6月 立法會否決2017年政改方案。  (等埋發叔事件,建制派點票前中途離場,以致反對票數較高而否決)
2016年1月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被先後揭發在香港境內外失蹤,其後證實在內地遭扣留。  (港人戲稱為“洗頭艇事件”)
2016年2月 農曆新年年初一晚上,警方及食環署拒絕容許無牌流動熟食小販在旺角擺檔,引發嚴重的警民衝突。 (魚蛋暴亂)
2016年9月 本土派政治組織在立法會選舉中取得七席。然而,兩名青年新政議員梁頌恆游蕙禎於立法會宣誓期間涉嫌辱華及宣揚港獨思想,引發人大常委會主動釋法。法院最終裁定梁游二人喪失議員資格。  (宣誓風波、DQ議員資格)

港人整體的身份認同

  • 港人普遍認同香港人身份先於國民身份

個別群體的身份認同

  • 年齡層之間的優次選項差別 (須交代幅度)
  • 年紀越小越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年紀越大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同意本土意識興起有助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 市民積極表達意見、關心和參與政治事務 à 政府能收集更全面的意見 (本土派參與立法會選舉),增強政策認受性;
  • 監察、撥亂反正 / 捍衛本土核心價值如言論自由、提名/參選權、選舉權,政府制定政策時更謹慎,提升施政效能 (版權條例、政改方案、跨境執法、司法獨立)。

不同意本土意識興起有助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

  • 排他性 / 港獨、中港矛盾破壞社會秩序、社會撕裂 損害管治威信,不利政府管治 (驅蝗行動);
  • 保護主義,抗拒與外界合作 / 文物保育帶來的發展阻滯,阻礙政策落實,不利政府管治;
  • 現行選舉制度的不公 ,中央干預特首選舉,市民質疑香港政府的自主性和認受性、不滿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未能有效落實,市民不信任政府 (行政長官普選);
  • 中央加強打擊本土極端港獨思想 (人大主動釋法),使巿民對一國兩制感到憂慮;
  • 立法會黨派分散,難以達成共識 / 部份激進組織為反而反,挑戰政府決定、流於意氣之爭, 拖慢行政效率。

 

影響香港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因素:

 關乎中港的重大事件:影響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其中一項因素是關乎中港兩地的重大事件。香港隊與中國隊在世界盃外圍賽同組,當時中國足總發佈針對同組球隊的海報,故此香港也發佈了資料所示的海報內容,上面寫有「有黑皮膚,有黃皮膚,有白皮膚」,凸顯了不同族裔人士均為香港比賽,能夠強調香港隊球員及香港市民共同的「香港人」身分,而「目標都係要為香港出一口氣」、「唔好比人睇死」等字句也有助凝聚香港市民。由此可見,牽涉中港的重大事件,例如是足球運動等,是其中一項影響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因素,當中港在足球對壘時候,青年人基於熟悉程度等原因,也會支持香港,使其對香港人身分認同上升。另一方面,上述事件也使年輕人對中國的身分認同感降低,因為年輕人會認為中國足總發佈的海報針對其他隊伍,做法並不恰當,也使年輕人對中國懷有負面印象。

ball.jpg

媒體、日常生活的印象:另一影響年輕人身分認同的因素是他們於社會日常交流所得的印象和媒體的報道,塑造了他們對中港社會的認知和身分認同。隨着中港交流增加,有學者認為香港資訊流通,因此青年容易認識中國的不足,加上國民教育方向錯誤,未能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事實上,內地發生不少政治事件,例如劉曉波、李旺陽等事件(中國異見份子)等,香港媒體均廣泛報道,而且香港教育或政府一般也少談這些事件,年輕人或因為媒體的報道而對中國抱有負面印象。此外,不少媒體報道內地人對香港社會各層面的影響日漸擴大,如到香港購買奶粉、申請輪候公屋、土地被中國發展商購入等,也會使年輕人得出資源被分薄的印象,結果鞏固他們對香港的認同,並對中國抱有負面印象。

 

歷史因素:歷史因素使年輕人對中國有疏離感,因而對「香港人」身分認同較強、對「中國人」認同較弱。有青年指出其於香港出生和成長,因此更關心香港事務,這反映其出生地影響了身分認同,因為青年大多在香港土生土長,生活經驗與上一輩截然不同。相對而言,其父母或祖父母輩,很多都是從內地南下來港生活或逃難來港,本身與中國的關係較為密切,傾向認同「中國人」身分;而年青一輩因出生於香港,與中國關係不如長輩密切,自然對中國的感情亦不深,因此疏離感強,較關注香港事務,結果影響年輕人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傾向於認同「香港人」。

於中小學推行國民教育,有效提升香港青少年國家觀念:

持續性:特區政府採用非系統化的方式推動學校國民教育,讓學校自主按校情推行,以致本港的國民教育較零散及欠系統,不利學生認識國情及建立身分認同。有關當局積極推動國民教育,使國民教育進入每一所學校,成為正規課程的一部份,從而更有系統、持續地讓學生認知國情,確保學生能獲得均衡、充足的學習經歷,有助幫助學生自小逐步建立國民身分認同。

針對性︰現時傳媒傾向報導內地的負面新聞,青少年經常接觸這些資訊,形成內地只有落後和欠缺公民意識的刻板印象,只能片面地理解內地社會。透過推動國民教育,能促使學生瞭解和關注國情,不再單一地受傳媒影響,並且在師長引導下,作多元化探討,例如了解建設性及盲目性的愛國主義,從而釋除學生因對國家及國民身份認識不足,而對接納「中國人」身份所產生的壓力或抗拒,有助推動學生慢慢從全面建構國民身分認同。

 

於中小學推行國民教育,不能有效提升香港青少年國家觀念:

必要性:現時大部分學校已安排一定課時,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坊間有不少國情研習交流團供學生參加;政府定期透過傳媒進行宣傳,如宣傳基本法,已有助青少年建立國民身分認同,實在無須另設課程,徒增負擔。與此同時,現時通識教育已經包含認識國情的內容,學生亦可透過中史、地理等科目培養對民族和國家的感情,加上老師的言教、身教,足以培養學生的公民概念及批判思考等能力。推行國民教育,會與現有課程重疊,實屬多此一舉

 

認受性:香港曾因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而引起內容頗偏等爭議,正如局長所言,部份議員用「赤化」形容國民教育,表示此科的推行始終令人覺得與中央的「洗腦」宣傳有密切關係,減低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不會認同政府的動機,因此繼續推行只會令人質疑其目的,徒惹社會爭拗,不利社會和諧。

 

反效果:在常規課程推行國情教育,增加學生接觸國情的機會。原本對內地不感興趣的學生也需要對國情有更透徹的了解,而一個持平的課程無法迴避中國的政治人權問題,可能對國家處理貪腐、民主等議題的手法抱質疑態度,有礙建立認同感。

十三五規劃

.jpg

十三五規劃

衝突與和諧、改革開放、經濟整合、國民生產總值、競爭力、硬實力、軟實力、綜合國力、生活素質、城市化、社會矛盾與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

DSE 已出的相關題目 : 可生兩孩(2015)、貧富差距 / 扶貧(2017)

與DSE有關的熱門題目: 三座大山(教育、醫療)、就業(經濟轉型)、戶籍改革、改善生態(霧霾)


中國「十三五規劃」(2016-2020)

背景

中國過往側重經濟發展,污染嚴重,城鄉差距,貧富縣殊,加上戶籍制度有礙社會福利發展。同時,中國持續增長,通貨膨脹以致經營成本增加,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高,例如孟加拉工人月入約400元,中國廣東省工作人工約2000元,過往「世界工廠」的吸引力不再,中國現時有五成多的GDP來自外資設廠,如外資大量撤走會導致大量中國工人失業。因此,中國經濟由加工生產轉向為高科技、金融服務已是刻不容緩,因此有「十三五規劃」。

中國製造業吸引外資的優勢

  • 生產成本低吸引外資,有「世界工廠」之名。
  • 大量廉價勞動力,有利勞工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

中國製造業目前面對的挑戰

  • 生產成本(租金、人工)日增,部份跨國企業將生產工序撤出中國
  • 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2015為9%,25年首次跌穿7%)
  • 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中國的產業需要轉型的原因

  • 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的利潤較低,有需要轉型為高增值型,以賺取更多金錢。
  • 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需要大量勞工,但隨着人口老化,中國製造業需要轉為高增值型,以減少對勞工的需求。
  • 隨着經濟發展,近年工人工資快速上漲。加上東南亞國家,例如越南、孟加拉等提供低廉的勞動力和生產成本,吸引不少外資把製造業工廠遷離中國。為了維持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穩定社會,國內的製造業需要轉型。

 

中國「十三五規劃」重點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當中以「創新轉型」為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與「互聯網+」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理念 內容 目的
創新 升級舊產業與研發新產業 目前經營成本增加、外資轉投其他國家,產業升級能帶來高增值效益,解決結構性失1業問題。
協調 透過統籌資源縮小城鄉差異 拉近城鄉差異,透過人口城鎮化改善鄉縣生活水平。
綠色 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式生產 過往側重經濟增長,監管不力,污染問題有礙可持續發展及國民健康。
開放 引進之外也要走出去並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權 爭取國際話語權,打破由美國壟斷的國際事務。
共享 經濟成果應全民共享縮小差距 推動社會福利,期望2020年脫貧成為全民小康社會。

 

十三五規劃重點-創新轉型

  1. 中國智造
  • 製造業從「中國製造」(Made in )走向「中國智造」(Smartly Made in China),即建立中國國際品牌。
  • 世界工廠為中國帶來經濟增長,但加工製作為低增值產業,相比持有品牌的跨國企業,中國只能賺取微利。以一部售價500美元的IPAD為例,APPLE可獲利高達400美元,代工的富士康僅獲9美元。
  • 過去的「世界工廠」美國、日本擁有技術,創立國際品牌,創造利潤。

 

  1. 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

  • 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長以爭取升職、假大空建設有利官員貪污,無視人口規需要,盲目興建城鎮,出現「鬼城」(按內可看圖片) ,例如內蒙古的鄂爾多斯。 於 90 年代末期地方政府抱著「只要建好,就會有人來住」的心態,可惜整個計劃以失敗告終。
  • 「人口城鎮化」就是人口向城鎮集中或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從而變鄉村人口為城鎮人口,使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1. 從生存型消費走向發展型消費
  • 教育屬於發展型消費,是對人的投資,而且教育比耐用品具有更為持久的性質,對人的一生起作用 , 它可以增加勞動者的未來收入。

性小眾

概念詞:人權、自由主義、慱統思想、道德規範、社教化、傳統家庭功能

LGBTI這名詞,的確是近年才興起 – 這是對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人士 (Transgender) 和雙性人(Intersexual)的合併簡稱;LGBTI人士與傳統的男/女性別認同以及異性戀性傾向相比,人數較少,也有稱性小眾。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2017年,台灣將成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地區,除了台灣外,另有23個國家承認同性婚姻,如荷蘭、加拿大、英國、美國、南非等,亞洲只有台灣承認同性婚姻,香港仍未進行立法討論。

香港變性人婚姻 : 2013年「W小姐案」,變性人提出司法覆核並勝訴,變性人在港可合法結婚。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反對 同性戀婚姻

  1. 過分自由 難阻亂倫

如果按照自由原則,法律制度也不能阻止亂倫及人獸戀等愛戀的關係合法化,同時亦需要賦予任何形式的締結婚姻對象如亂倫及人獸戀在法律約束的婚姻制度下所享有權利和需要履行的義務。同時,只要締結雙方或多方同意,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婚姻關係也不用被遏制,因為任何人都有選擇配偶的權利。

  1. 打破傳統 引發問題

傳統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的價值不只在於其法律上的地位和其所賦予的權利,而是關乎與一個社會家庭道德觀和家庭結構的問題。如果讓同性婚姻合法化,他們擔憂不只是一個傳統婚姻制度的改變,而是一連串有關道德、家庭結構、和婚姻角色在社會上的問題。

  1. 異性婚姻 助孩成長

傳統婚姻更含有傳宗接代和社會化等功能。第一,同性戀夫婦不能生育,不能顧及長遠人口發展需要,尤其在一些生育率偏低的國家,雖然法律下不會阻止同性戀者同居,但反對同性婚姻的持份者認為也不能在法律上間接鼓勵讓同性戀者結合。第二,兩性結合的家庭在社會上有着社教化。

異性戀者的子女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單位裡可以學習兩性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有研究指出,在同性戀者結合的家庭結構下長大的小朋友,其兩性關係的發展不如在異性夫婦結合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好。

支持 同性戀婚姻

  1. 選擇婚姻 不分性向

在自由主義下,一些普世價值如自由及平等適用於所有人,同性戀者有選擇不同於主流性向的自由。在自由主義前,人們有自由選擇配偶和個人生活方式的權利,沒有人和任何一個法律制度有權利阻止和剝削任何人,包括同性戀者,選擇配偶和締結婚姻對象的自由和權利,情況就如不能限制已成年的男女希望締結一夫一妻制的傳統婚姻制度一樣。

  1. 法律約束 人人平等

除此之外,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持份者最關注的是在同性婚姻未合法化的情況下,同性戀者即使有締結婚姻的意向,只能算是同居的關係,並不能享有受法律約束的婚姻制度下撫養親屬、醫療探視及財產繼承等重要的權利。

同性戀者除了和異性戀者一樣在法律上有自由結合或締結婚姻的自由,也應與異性戀者一樣可以享受受法律約束的婚姻制度下所賦予的權利和需要履行的義務。

資料來源:  文滙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03/ED1411030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