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常犯錯誤

考生常犯錯

A.未能概念化
你認為哪些因素可能影響香港的新聞自由? 解釋你的答案。[2015年卷二1a] (8分題)
重點:因素、香港、新聞自由
取得3分-有3個論點,但只有一個合理,欠概念化、欠例子。
取得4分-每段欠概念化,有例子,但例子不足以解釋例子與題目關鍵字眼的關係。
取得5分-舉出2個因素,有效概念化。

  1. 例子不足
    「高度的新聞自由會提升香港政府旳管治效能。」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2015年卷二1b] (12分)
    重點:新聞自由、提升、管治效能

取得3分:有三個因素,但欠例子。
取得4分:有立場,知道題目要求,有3至4個論點,但只有1個合理,欠例子。
取得5分:3個論點,其中1點不清晰,有申述,欠例子;須用例子解釋何課「高度」言論自由。
取得6分:有正、反論證,有例子,有申述。
取得7分以上:要寫出「高度新聞自由」、「提升」及「政府管治效能」三者關係,每段有例子。

注意:例子切忌不扣題(與題目無關)、例子切忌欠具體(例如:我今天的午餐有肉有菜,未能具體說明菜式),例子欠事實根據(不要用「如果/假如」,或欠證據,例如中國政府派人捉走李波是摧毀一個兩制。

  • 其他要求
  • 10分至12分題:主題句要提出比較準則或平台,例如「從成效 / 從時間性方面」,而內文有比較需要逐一論證。
  • 卷二要表達多角度,10分題最小三個論點,另加1個反方論點及1個駁論;每段論點與駁論相若,如時間不足,論點一及論點二詳寫,論點三略寫,駁論詳寫。
  • 駁論要求:不是只有1至2行便完成駁論,沒有「Well Balance」
  • 例子要求:具體、扣題、有代表性,考生作答例子解說空泛,答題格式化。譬如說,我的午餐有肉有菜(但沒有具體指出吃了甚麼),甚至加插個人揣測。
  • 主題句空泛:不宜單以「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框架作論點,特別是社會因素涉獵範疇廣,對全球議題較合用,但本地議題便會較空泛。主題句可加入概念詞,如「經濟因素方面,推行標準工時將會增加業界的經營成本,削弱本港競爭力。」將框架收窄在一個範疇。

概念詞-現代中國

現代中國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改革開放以後,在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理論及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在經濟上引入資本主義的部份概念(市場經濟),使經濟發展之餘,仍然可以保持社會主義特色結構的社會。

2.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係
現在地方政府掌管行政、財政、人事策權力,造成地方政府未必完全聽命於中央的指令,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3.三農問題
-農業問題:由於市場開放、「小農經濟」無力與其他農業大國競爭。
-農村問題:農村貧困由於生產力下降,基建不足及地方政府財團加劇向農民剝削。
-農民問題:農民工失業問題、對農民社會保障不足。

4.城鄉差異
因為城市獲政策優惠,以致競爭不平等情況出現在城之間。戶籍制度分「農民」及「非農民」戶籍,用以限制人口流動。而「農民」戶籍人士無法得到城市的社保。

5.戶籍制度
為控制國家人口遷移而定的人口管理政策,以戶請寄管理單位,給予在城市或農村生活的合法性,分「農民戶籍」及「非農民戶籍」

 6.農民工
「三農問題」導致大批農民進入城市工作。農民戶籍不變,使他們在城市適歧視、被剝削,工資低,也沒有社會保障,成為社會不穩的隱憂。

7.月光族:指將每月餘的錢都用光、花光的人,所謂「洗光吃光,身體健康」,而不進行儲蓄

8.尼特族:英文NEE(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又稱「啃老族」。

9.草莓族:指不能像父母般抵受社會壓力或苦幹的青年族群,EQ抗逆力低。

10.空巢族:指孩子因自住或上大學離自己而去的老人家,而這些老人家感到相當空虛和孤獨,中國老人很多時因此而自殺。

1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經過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主張造成社會貧富懸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人民可以同共分享社會繁榮的成果,藉此紓緩貧富懸殊的問題。

12.「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他人再跟隨」
經濟特區(如深圳、珠海、廈門)成為先富起來的地區,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內陸與西部陸續開發。

13.改革開放對生活模式的影響:
消費行為:透過消費滿足個人對物質欲望,提升生活水平
家庭模式:小家庭模式,因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或因為「民工」到城市找工作家庭成員分散居住。
婚姻觀念:單身、遲婚、離婚及再婚的情況不再新鮮。
教育模式:小孩缺乏德育教化,只重視物質滿足。

14.國內生產總值
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個國家內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及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15.信訪制度
又稱「上訪」,是合法申訴渠道。人民可向上級機關反映不公狀況,提出投訴或意見。

16.網絡審查
由政府監控、審查全中國大陸的論壇、網誌、聊天室和私人的即時訊、電子郵件等網際網路資訊,從而攔截、刪除各類被認為是有害的信息。

17.維權運動
中國人民維護基本權益的運動,這些都是自發性的,其主要訴求為要求保障法定權利和在權利被侵犯時作出反抗。

18.維穩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會利用隱閉機關進行監察。在中國,因為官員怕民間維權運動會干涉他們的利益,官員對維權活動持不支持甚至強硬打壓的態度,即「維穩」。

19.維穩的負面影響:
政府政策不能受公眾監察,透明度低,人民的怨氣不能疏導,不利社會穩定。

20.五年計劃
中國從1950年代開始每五年公佈一次的經濟發展計劃,如最近的「十三五規劃」。

21.中國的發展障礙
-不平衡: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東西部)的發展不平均。
-不協調:指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金融服務)的發展不協調,第一產業佔的比重過低。
-不可持續:資源、環境和人口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越來越大。自然資源被過度開發,很難復完。高污染工業使中國污染問題嚴重(霧霾、食水)。人口老化,勞動力及競爭力下降。

22.軟實力
是指源自文化傳統、人民質素、政府在政治及外交政策的無形影響力與觀感,國家透過文化及理念來獲取影響力。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爾指軟實力約瑟夫·奈教授認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主要存在於三種資源中:「文化(在能對他國產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價值觀(當這個國家在國內外努力實踐這些價值觀時)及外交政策(當政策需被認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時)」。是「一國透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2012年,英國軟實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我們常討論的軟實力例子:
-韓流(南韓政府約2000年提出文化立國,推動文化產業,政府全力支持及推廣, 韓國劇集、流行曲、網絡遊戲漸受各地年青人歡迎。)
-日本動漫(萌經濟):透過動漫、電玩推動日本經濟(萌,日本漢字解作可愛)。
-孔子學院(由中國政府成立,目的是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惟2009以來孔子學院已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對或抵制,部分大學甚至關閉了其孔子學院。)

23.硬實力
是指軍事與經濟力量、科技水平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可以用客觀數據進分析。

24.綜合國力
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計力量能否賴以生存。綜合經濟、軍事、政府管治、社會發展、外交、天然資源、科學與科技等七個層面。綜合國力體現在可量化的硬實力及不可量化的軟賣力之上。

25.反腐
-中共十八大提出反腐倡廉,打擊損害政府威信和經濟發展的腐敗風氣;
-市民可透過網絡舉報參與反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節儉運動,下令取消官員間贈送進物的行為,特別是名貴的禮物如手錶、紅酒、金幣等。官方活動禁止擺放鮮花和提供魚翅之類的高級菜肴。

26.中國地緣政治問題
與俄羅斯、日本、印度等,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糾紛:
日本:釣魚台群島
印度:麥克馬洪線
東南亞諸國:南沙群島
美國:美國拉攏多國對中國作出制衡,近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仍進行圍堵中國戰略。

27.提升國力面對的主要問題
社會:城鄉發展不均、貧富差距嚴重
法制及管治:法制不完善、食污腐敗、政府公信力低
人口:人口老化、性別失衡(男多女少)、農村人口在城市造成的經濟及福利壓力、人口質素(教育程度參差)
環境生態及能源:污染(空氣—霧霾、食水、土地)、能源短缺
外來因素:油價高企、已發展國家經濟疲弱(影響中國出口)、國際事務問題
內部因素:分裂勢力仍在(新疆、西藏)、社會欠和諧(官民衝突)

28.科學發展觀
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中國要
-「落實科學發展觀」 : 擴大改革開放
-「以人為本」:滿足人民的需求及協助人的全面發展
-「全面」:發展物質、政治、精神文明
-「協調」:平衡城鄉不同地域及國內外發展
-「可持續」:平衡社會、經濟的發展及自然保育

29.血汗工場(常見於「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孟加拉)
-泛指向工人提供惡劣條件和待遇的工作地點;
-「已發展國家」如美國、日本等跨國企業,為減低生產成本(廠房租金、人工、原材料等)將「生產工序」(即工廠的生產線)搬到「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為爭取外國生產訂單,很多時要削減收費來提升競爭力,最容易處理的便是「削減人工」及「增加工時」;
-「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為便於管理工人,多採用「封閉式管理」(即工人不可輕易出以防偷走工廠資產)、「機械式管理」(人性化低,工入像機械人重覆簡單的生產工序、隔離工人以防疏賴等);
-「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為節省本,不加設保護裝置,工人時有工傷或吸入有毒物質。
-「發展中國家」地方政府,為吸引外資而漠視工人受剝削。

30.世界工廠
是指在國際分工下,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的集中地, 於是有「世界工廠」之稱。但是製造工序所帶來的污染,以及對環保政策執行不力,使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31.和平崛起
-自胡錦濤和溫家實領導的外交政策,中國不希望因為軍事及經濟發展與其它國家造成衝突。有人認為中國發展對美國的安全造成傷害,此政策乃針對中國威脅論的作出的回應。
-具體行動:與其他國家發展貿易﹔就國外的問題,以用中國的影響力解決(如朝鮮核危機) 、支持多國家組織(如聯合國)

32.中國威脅論
美、日擔心削弱其國際及地區影響力,鄰近國家擔心其國家安全問題。例如:中國軍事力量、中國經濟影響力日增、中國國民質素、中國人權問題、中國污染問題、社會貧富懸殊。

33.儒家思想
-重視人與人之間關係,各人應做好自己角色的本份;
-講求倫理,下級對上級服從,從而鞏固國家秩序,五倫:《孟子》記載,所謂五倫即是父子、兄弟、夫婦、君臣和朋友。

34.中國傳統家庭觀念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原因
地理因素:
主傳統中國以農業為主因自然環境(地域、氣候)的因素,形成了重視自然、重鄉土、重家族的本質,儒家思想鞏固了這種「 家庭本位」的特性

社會因素:
-中國傳統的「家」向外伸延成為宗族、甚或成立鄉里,建立一個等級分明、族規清晰的地方團體;
-儒家所提倡的五倫、三綱等有效而嚴密地維繫著這套階級系統

政治因素:
-家庭倫理講求無條件服從權威﹐有助統治者維護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局面。

35.傳統家庭觀念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的衝擊
-個人主義相對於集體主義
-平權主義相對於權威主義
-物質主義相對於精神主義

36.中國傳統家庭的核心價值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父權為中心
-財產及地位基於父傳子,使家族傳承下去(重男輕女)
-以孝為主
-重視道德倫理「包括孝、長幼有序及男女有別」、重男輕女。

37.傳統家庭下的特殊人格
權威性人格:基於中國社會結構屬 「階層性」;非平等的從屬關係產生。權威性有助社會安定,但會剝奪創造力。

38.一孩政策/計劃生育政策
在七十年代推行的獨生子女政策,違規生育的公民被要求「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從而控制人口增長。因此亦衍生了強制避孕及墮胎、虐殺女嬰、男多女少、人口老化等問題。

39.獨二代
一孩政策實施後第一代獨生子女為「獨一代」,他們的孩子為 「獨二代」。

40.單獨二胎
-即夫妻雙方只要一方為獨生子女即可生二胎
-可減緩人口老化問題
-2014年2月份,新江、立西和安徽等省份已推行此政策2014年3月份,省市如北京、上海和江蘇己推行此政策

41.可生二胎
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以及刺激內銷,中國在2015年10月通過「可生二胎」政府,每個家庭可生兩胎。可是,不少新一代夫婦考慮家庭經濟壓力、享樂主義等,未必會有意欲多生一胎。況且,新生嬰兒也要在十多後才能投入社會工作,對補充勞動力未有即時幫助。

42.「四二一」家庭結構
是指四位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二位父母、一個孩子的「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四二一」家庭不但使兒童易被溺愛,自理能力下降;更因供養比例增加,加重年青一代的負擔,也會增加社會福利開支壓力。

43.物質文化遺產
向聯合國提出申請成為世界遺產,以證明該地方具有突出的文化價值,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或世界自然遺產。

43.1好處
旅遊景點知名度提升,有助吸引遊客,發展旅遊行業,對當地經濟有正面幫助,提高與旅遊業相關工作的就業機會,有助改善民生。

43.2壞處
-龐大改造和復修工程費用,令門票價格上升,低收入人士。
-景區的承受能力未能滿足大增遊客,其帶來的垃圾、污染物相應增加。

44.文物保育的挑戰
環境污染:污染物會侵蝕文物表面
經濟發展:拆卸文物後的土地作商業發展用途
旅遊業:遊客過多,過度開發使文物保育難以進行,景點商品化使文物失去原貌。
意識不足:民眾有意或無意地使文物受破壞由於文物保育意識不足

45.文化傳承對現代社會的意義

集體回憶:
指一些記憶自社會大眾共同經歷、建構和分享民族文化的生命力,這些記憶承傳下去作為教材:
-文化傳承可加強對本土的歸屬感
-文化傳承有助文化、文物、歷史文物的保育
-文化傳承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多樣性:
全球化下,包容外來文化傳入並保留傳統習俗,構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

提高身份認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傳統習俗有助喚起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

46.中國傳統習俗被淘汰的因素
-現代科學否定了一些成為習俗存在依據的迷信傳統,如祭祀祖先。
-不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如經濟效益、追趕潮或市場價值
-現代人錯誤理解,認為習俗是封建、落後、迷信
-部份傳統習俗富有階級性,因現代強調平等而被淘汰。

47.中國污染問題
水污染:中國有世界公廠之稱,但高污染工廠排出有毒污染物,重金屬污染物淺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污染水源。
空氣污染:柴油汽車、燃煤發電廠及工廠,引致酸雨,甚至有霧霾。
固體廢物污染:造成土壞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氣污染。

48.生態破壞問題
-生物多樣性下降:由於黑巿貿易行為,中國的野生動植物種類不斷減少。
-植被破壞:過度開墾開耕地或放牧﹔過度採摘中藥材及髮菜等、亂砍濫伐由於植被遭破壞造成土地貧瘠、淤塞河道及乾旱問題荒漠化:肥灰土地變成貧瘠土地或沙漠的過程

49.撒馬利亞好人法
西方法律體系中有一個術語叫撒瑪利亞好人法,特指各種對見義勇為者予以保護的法律。佛山被碾女童小悅悅因搶救無效離世後,不少人在痛惜之餘呼籲以立法形式保護見義勇為者,規定見死不救者應受懲罰:
-糾正在緊急情況下救助他人反被誣告陷害的社會不良風氣
-解決救助人可能因好,心施救而產生的訴訟責任。
-解除公眾對施救助行為的後顧之憂

50.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是指法律所保障新聞業界收集與發佈消息,以供大眾充分知情權的自由,在行使該權利時不應受政府或任何團體干預,亦不必經由政府審批;若相關傳媒的行為違反法律,仍要負上法律責任。

51.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是指執政者利用政治權力,對政治異見人士進行侵害人權的行為,例如:以法律進行打壓和迫害,控制社會輿論,使群眾及傳媒不敢指斥政府。

52.尋釁滋事罪
根據中國刑法,第293條,尋量最滋事指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包括以下任何一項: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追逐、攔截、辱他人,情節惡劣的﹔
-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若有所犯,可能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