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與現代社會—中國傳統家庭的功能

  1. 傳宗接代功能
  • 延續宗族血脈,家庭使夫妻可名正言順地傳宗接代(生兒子是十分重要的,可幫助家庭做工作,及繼承遺產)。
  1. 社教化功能
  • 傳統社會的教育事業落後,只有達官貴人的子弟能入學。
  • 平民的父母透過日常生活,將社會規範和價值觀灌輸給下一代。(即阿爸教阿仔做人的道理)
  1. 傳承社會地位的功能
  • 傳統社會中,「男尊女卑」、「長幼有序」的觀念根深柢固,通常只有長子嫡孫能夠繼承宗室的身份。
  1. 經濟功能
  • 中國以農立國,家庭便是經濟生產單位,「男耕女織」,多生兒育女便可增加人手,提高生產力,增加收入。
  1. 保障功能
  • 「養兒防老」,父母養育子女,子女也應照顧年老的父母,以報養育之恩。
  • 傳統社會中父母認為子女能為他們年老的生活帶來保障。
  • 當家庭成員有事,其他成員有責任出支援。
  1. 情感功能
  • 家庭建基於婚姻和血緣,血濃於水,彼此間的付出均出於自願和信任。
  • 「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強調家人的和睦性。
  1. 宗教功能
  • 傳統的家庭觀念推崇孝道,重視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故宗族或家庭中最主要的宗教活動便是拜祭祖先。
  • 古人認為祖先是歸天成神,在天之靈會庇祐子孫,子孫把祖先作神明供奉。
  • 家庭成員從小就參與宗教活動,有助促進家庭及社會的和諧。

中華文化與現代社會—中國傳統家庭觀念

中華文化思想的由來

  • 中華文化涉獵甚廣,本課題以「儒家文化」為主體。
  • 儒家的起源,由春秋戰國時代孔子提出「仁」開始,其後孟子提倡「義」,到漢代時漢武帝提出「罷拙百家,獨尊儒術」大盛,唐、宋、明、清,經歷千年,直到民國成立後才衰微。
  • 儒家思想本是積極入世,重視人倫關係的,惜被歷代君主視為統治的工具,控制思想的手段,因此到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有反對儒家思想的行動。
  • 中國政府近年在全球廣設「孔子學院」,推崇倫儒家思想,目的也是令社會和諧。

中國傳統家庭觀念

A)     重視倫理道德

中國傳統家庭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認為人在人倫中應該因應身份而作出合乎道德的適當行為。

i)人際關係-五倫

  • 儒家重視「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重人際關係。
  • 父子關係為主軸
  • 儒家認為人應按其角色,在家庭中要承擔不同的義務和責任。

 ii)行為準則—三綱五常

  • 「三綱」包括「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中國傳統家庭中,子女須聽從父母,妻子須服從丈夫,而身為父親和丈夫的男性須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仁即仁愛、寛厚;義是正直;禮是互相謙讓;智是明白天地人生的道理;信是誠實守信。
  • 五常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是儒家推崇的道德價值。

 B)     宗族為本

  • 聽從父母之命,家庭、宗族利益在個人之上,傳宗接代,家庭成員具有責任生兒育女,以保宗族血脈。夫妻關係使人可名正言順地繁衍下一代。

 C)     推崇孝道

  • 古語有云:「百行孝為先」,「孝」被視為傳統的美德,而儒家推崇孝道,提高了傳統家庭對孝的重視程度。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儒家將孝推而廣之,除了對自己的父母、長輩和祖先盡孝外,也應尊敬他人的長輩,社會便會和諧。
  • 提倡祭祖,祭祖是延續和體現孝道的方法之一。
  • 兒孫應透過祭祖來慎終追遠,並表達對祖先的敬意,也相信祖先在天之靈會保祐宗族後化的平安幸福。

D)     男尊女卑

  • 男性地位高,在傳統中國社會,只有男性能夠延續血脈,擁有主導和支配的角色。
  •  女性地位低,古時有「女子無才便是德」。
  • 「女主內」,女性在家庭的主要工作是侍奉翁姑、生兒育女和照顧家人起居飲食等。

中華文化與現代社會–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已不合時宜?

中國傳統家庭制度的特點

‧    整個家庭的血緣關係以父系一脈為紐帶,父親在家庭中權力最大,在家庭中擔起重大的責任。

‧    傳統家庭特別重視父子關係,男性的地位也比女性為高。

‧    傳統社會以家庭為本位,家庭及宗族的利益比個人利益重要;個人努力不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是為了光宗耀祖。

‧    宗族制度,提指同姓、同祖、同一男系血緣關係的各個家庭組成的羣體;族內編有族譜、建有祠堂、置有族田。

中國傳統家庭的功能

‧    儒家思想的倫理觀是中國傳統家庭的主導思想,提倡「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就形成了傳統家庭中的一些獨特的功能。

‧    經濟支援:中國一般的傳統家庭以農業為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家庭經濟,家庭供給家庭成員了衣、食、住、行等方面之所需。

‧    宗族繁衍: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崇尚多子多福,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有人繼承香燈,使宗族得以承傳下去。其次,是使父母老有所養,安享晚年。還有就是有利於農業生產。

‧    社教化: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包括傳授生活規範、灌輸道德觀念、教導讀書識字、培養工作技能等,希望孩子多受教育,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    其他功能:主要保護家庭或族人,對抗外來威脅;為成員提供經濟援助,提供生活保障;家庭或族內成員會在閑暇時聚首一堂,耍樂唱和,一起娛樂消遣,增進感情。

傳統家庭觀念在現代社會中所受到的衝擊 ***

‧    集體主義對個人主義: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個人的利益和對事情的看法。但重視家庭義務和家庭關係的特色沒有明顯減弱,家庭成員仍會守望相助。

‧    權威主義對平權主義:夫妻地位越趨平等,孩子的意願也漸受父母的尊重,所有家庭成員均有責任處理家庭事務,講求大家的協商和合作。

‧    精神主義對物質主義:現代家庭仍主要以精神、倫理作為維繫家庭成員關係的憑藉,仍然講求和睦相處;但也往往在個人享受與家庭關係上產生矛盾,引起衝突。

‧    家庭的社教化對非家庭的社教化:相對於學校、傳媒、政府宣傳、宗教團體而言,家庭仍然具有很大的社教化功能。

‧    生產及分配對消費及閑暇:現代人多外出打工,或經營生意,家庭普遍已失去生產和分配的功能;現代家庭主要以消費、閑暇作為家庭的主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