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還有競爭力嗎?

hk

(資料一)洛桑全球競爭力排名 香港排第二位 重越新加坡(節錄)

photo

雖然中國社科院月中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香港的競爭力受累佔中及反水貨行動,而被深圳超越。不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公佈的「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卻未有反映這因素,香港的競爭力反而由去年第4位爬升至第2位,超越排名維持第3位的新加坡,而美國繼續蟬聯首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則由23位上升至第22位,而台灣亦由13位上升至11位。

洛桑管理學院公布全球61個地方的競爭力排名,按照每個地方的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4大項評分。美國在經濟表現與基礎建設的評分都是最高,但政府效能卻大幅落後,僅排名第23。

資料來源:主場新聞

(資料二)

社科院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港首被深圳超越跌第二

(節錄)

大公網5月15日訊(實習記者楊惟軼、劉芳) 社科院今日(15日)發佈《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並舉行新聞發佈會。在藍皮書中,香港去年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被深圳超越,由第1位跌至第2位,是13年首次失落榜首,第3及4位分別是上海及台北。而可持續競爭力方面,香港繼續排名第一,其後是上海、北京及澳門。

   報告指出,香港發生的違法“佔中”運動,以及本地居民與外來訪客的摩擦,一定程度上削弱香港的和諧城市競爭力。從綜合增量競爭力分項指數來看,香港整體很好,但“守成有餘,創新不足”的城市發展局面始終沒有改變,香港過於看重貿易、金融、航運、旅遊、專業服務這五大產業,而對不少規模較小、新興但極有潛力的產業關注不足,從長遠看缺乏新型產業業態的支撐和引領。同時土地和房屋供應的嚴重不足令房地產價格過快增長,過高租金擠壓了其他行業的利潤空間,阻礙新興產業發展。在人均存款餘額的指標上,香港仍居第一,這反映了香港的資金豐沛程度。

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藍皮書》建議要重視政府作用,凝聚社會共識。《藍皮書》同時建議香港加大與內地的合作和聯繫,特別是擴大與廣東和深圳的合作深度、廣度。香港可以利用自身在金融商貿和航運物流上的優勢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如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 社科院表示,香港和內地城市的差距正在收窄,認為香港應抓住與內地合作機會,以免在內地自貿區興起時被邊緣化,而社會亦要重視政府作用,凝聚社會共識。

資料來源:大公報

短評: 資料一、資料二反映香港的競爭力正向上和向下,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由於兩者的量度範疇和方法不同,出現的結果便會不一樣。 雖然,香港在國際上仍保持著一定的競爭力,對於中國社科院的報告,我是部份認同的。沒錯,貿易、金融、航運、旅遊、專業服務這五大產業仍是香港的優勢,但香港同是面對國內城巿深圳、上海等競爭,這些城巿鄰近工業生產地,同時具有三個等級的產業,在經濟結構上已較多元化,這意味著這些城巿能提供不同教育程度的職位,相反,香港側重第三產業,欠缺工業和農業,不少香港人未能趕上經濟轉營而出現失業問題。或許有人會以為中國在國際的競爭力不如香港,我很認同社科院這分面的分析。香港不可能長期依賴金融業,「亞洲四小龍」(香港、南韓、台灣、新加坡),除了香港專注發展第三產業外,其餘三小龍均有發展高科技製造業,在製造業的支持下,經濟發展便較全面。 近年,互聯網高速發展,相關的資訊科技行業非常興旺,為何香港不能出現「微訊」、「三星」?即便是手遊大多也不受歡迎?香港沒有條培育IT人才嗎?不,事實是大多數的年青人都渴望攻讀工商管理,希望成為IBANK一員,讀工程的更會被視為沒有出路。整體社會氛圍如此,銀行不敢批借貸予科研公司,加上政府推行政策欠謀略,哪能有創新產業呢? 此外,對於香港最致命的傷害,就是樓價昂貴。樓價高企,不單令香港人難以置業,更甚是將租金推高,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無論是房租、舖租、車位、寫字樓租金均持續上升,這會導致營商成本增加,增加的成本便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推高通貨膨脹。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基建完善,租金、人工等成本上升將會削弱香港吸引營商的競爭力。

【同性婚姻】公投通過准同性結婚 愛爾蘭創全球首例

image

愛爾蘭就同性婚姻進行公投,官方公布結果顯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比例高達62.1%,勢將令愛爾蘭成為世界上首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

在得知點票結果後,大批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士聚集在都柏林堡壘的前地,揮舞彩虹旗歡呼慶祝。在都柏林主要點票站外,兩名支持同性婚姻的男子表示目前的計劃是「慶祝、慶祝、慶祝」。

在愛爾蘭,同性戀在1993年合法化。由於天主教會在愛爾蘭勢力仍大,因此今次同性婚姻合法化將為愛爾蘭帶來巨大變化。都柏林大主教說,教會現需全面檢討現實情況,看看是否與年輕人脫節。

當地傳媒報道,今次選舉投票率「異常高」,選民反應踴躍,多個選區的投票率多達60%至70%。

法新社/德新社

資料來源: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150524&s=10793140&a=53771633

酷日本與韓流風

滑動2

日本經產省創意業課長渡邊哲也表示,「以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為轉捩點,韓國確立了通過文化輸出提振經濟的軟實力戰略」。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宣佈,將文化產業發展為21世紀的支柱產業,進而開始推進官民一體的「韓流戰略」。在1999年度以來,韓國大幅增加了政府的相關預算,在1998年度,文化相關預算佔整體的比重為2.2%,而到1999年度則增至11.7%,到2000年度更上升至15.3%。

韓國還設立了「設計振興院」和「內容振興院」,而且加強了通過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拓展海外市場的扶持政策。這樣的積極政策產生了效果,自2000年以來的4年間,韓國面向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內容出口額從0.36億美元增加至1.8億美元,增幅達到5倍。

與日本不同,韓國國內市場狹小,只能進軍海外市場。正因為韓國有這樣強烈的危機意識,才會先於日本實施軟實力戰略,導致在一些領域日本遠遠落後於韓國。

比較2011年度日韓兩國創意相關產業的政府預算額發現,韓國為日本的2倍以上。韓國相關預算的規模約為日本的8倍,兩國間的差距很大。這種官民一體的援助體制推動了韓流人氣的高漲。

思考:

1.青少年為何易受韓風影響?
2.青少年沉迷韓風對他們的成長有何影響?
3.韓風盛行,與文化全球化有何關係?

利申:我成長於九十年代^^,對日劇和日本流行曲有著特別的偏好,回想沒有互聯網的日子,我要用錄音帶錄下電台播放的日本歌曲,並將歌詞發音逐句寫下。我會到信和買明星相,我明白青少年容易對偶像著迷,不過,切記要好好分配時間,無論日風韓流也沒有問題。

經濟全球化下的血汗工廠

[下載:經濟全球化下的血汗工廠

血汗工廠的原因

  1. 跨國企業間激烈競爭:

l   發展中國家的廠家要以低價來爭取訂單,這些廉價成本,卻是以剝削員工福利換取的。(工資低)

l   國際品牌為貼近市場需要、減少存貨及增加利潤,往往在最後關頭才向廠方落單生產,令工人需通宵趕工,工時長又不獲合理補償。(訂單急)

  1. 發展中國家的法制不健全:發展中國家的法制一般並不成熟健全,勞工法例存在漏洞,對資本家的監管也較寬鬆,因此容易出現血汗工廠。
  2. 政府部門執法不力:發展中國家的官員普遍法治意識不足﹐官員往往出現執法不力和貪污舞弊的情況。
  3. 勞工權益認識不足:發展中國家的工人教育水平一般較低,沒有能力和知識通過集體談判或工業行動(如罷工)來改善工資、工時。

解決血汗工廠問題的方法:
‧ 政府方面:改善司法制度及加強執法;
‧ 工人方面:積極爭取勞工權益;
‧ 廠商方面:提高品牌競爭力/轉型至高增值工業;
‧ 社會不同群體:監察無良企業的運作

血汗工廠的例子

  1. 富士康:2010年台資企業富士康在深圳的廠房出現12個工人先後跳樓死亡的事情,輿論普遍對富士康軍事式管理(例如工作時不能交談、管理人員粗暴管理),超時工作、工資過低等現象不滿。
  2. 孟加拉成衣廠:事故頻生的血汗工廠,大多簡陋擠迫,這與企業無視政府訂立的相關規定有關。孟加拉首都達卡一幢8層高的製衣工廠4月底倒塌前,已有傳媒指大樓出現裂縫,但製衣廠老闆無視警告,仍要求工人進入大樓工作。

參考網站:

樂施會-全球化下中國新生代工人的境況

香港教育城-血汗工廠

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香港)

全球化_麥當勞化_筆記下載

麥當勞化  詳細筆記下載: 文化全球化議題_麥當勞文化  (7.48KB)

效率:在生產模式上運用最適合、最理想的生產方法去達成預期所定下的目標,就是有效率的表現。

可計算性:數字的標準化成為判斷生產過程的最終結果。「可被計算」的包括漢堡包的大小、重量和生產所需的時間。為求在品質和數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有時候會建立一些「虛構的數量」以方便計算。

可預計性:可預測的生產模式就好像一齣已編排好的劇目,員工的生產作業亦依從一套既定的模式,以確保完成品的一致性,將個人的特殊性減到最低。

控制:在生產模式上,將人類的的行為簡化為一系列機械式的動作,而每個人的獨特性將會被隱藏。這樣,人們的勞動力將會與機器無分別,企業亦能輕易地吸納大量無技術的剩餘勞動力,以較低廉的價錢聘請低技術的工人。同時,達到容易控制員工的終極目標。

麥當勞化例子1:大型補習社的營運模式

效率:
員工分工清晰:櫃檯員工負責接聽電話和登記課程;補習老師負責在堂上講課;補習老師助手負責影印和派發筆記;清潔工人負責補習社的清潔工作。

可預測性:
公開考試有了一定的範圍、題型和考試時間,而這些補習社,則標榜着「在最短時間內助你取得最高的分數」以招徠一眾講求「效率」的學生。

麥當勞化例子2:港鐵於繁忙時間的應對措施

可預測性:

有關部門為繁忙的上下班時間作出相應的調整,如安排大量的港鐵員工協助疏通人流和維持秩序。反之,在一些非繁忙的時段則可以減少人手,以及關閉某些設施(如電梯),以大大控制經營成本。

可計算性:

每日列車的班次亦因應特定的時段,或有關特別節日有所調整。人流的數目和列車班次的到站時段都需要靠一些統計的數據去配合,才能有效地應付每日的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