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忽視精神病患者 埋下社區不和諧炸彈

fire

新春伊始,發生了香港近年罕見的嚴重襲擊事件。 2017年2月10日晚上,在尖沙咀港鐵車廂,發生了精神病人使用汽油彈自焚及傷人事件,導致多名巿民受傷。社交網站即使瘋傳涉案的疑兇(根據香港奉行的普通法精神,未被法庭判罪的,應稱為「疑犯」)身體著火圖片,以及現場火災情景,網絡上除了用「屍殺列車」去形容事件的恐慌外,更一面倒指責疑犯泯滅人性,累及無辜。沒錯,受傷的巿民如常乘搭港鐵遇襲固然是遇上無妄之災,涉事疑兇不顧他人安危的行為亦是不可原諒的。可是,單單拘捕疑兇和救治傷者,並不是治本的做法。

香港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地區,巿民生活水平提升,但城巿發達的背後,精神病患者的人數也為數不少,然政府在精神病康復的資源投放明顯不足。按2015年數據,在醫管局轄下精神科專科工作的醫生共有333名,醫管局共有18所精神科專科門診診所,於10間公立醫院內設有共3 607張精神科病床,面對超過20萬患有不同類型的精神病患者,政府的投放可說是杯水車薪。加上現時香港投放於公營醫療的資源相對不足,輪診時間長,精神病被社會人士忽略,以為只是患者「鑽牛角尖」,對精神病人的苦況更不太關心,莫論為他們爭取權益。精神病人沒有傷害別人或自殘,醫生往往要求病人回家,稍後自行覆診,較需關注個案則有護士上門探訪,可是,能得到醫護人員照顧的只是少數,不少精神病人往往未有覆診以致病情更重。據立場新聞報導「高永文指出,涉案男子有精神病記錄,在一段長時間情況相對穩定,他最近應再覆診,但他並無前往治療。」可見疑兇所謂一段長時間相對「穩定」,被醫院忽視的個案,因病人沒有覆診而釀成是次慘劇,政府於精神康復的資源投放不足,自然是不可投卸責任。

ann-09_swizi_1200x0

是次傷人事件當然令人心痛,更將加劇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者的誤解,以為他們都具有攻擊性。精神病有不同種類,並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具攻擊性,反而,大部份精神病人都是害性面對其他人。經過今次事件,巿民對精神病人更具戒心,對精神病人烙上「具攻擊性」的標籤,使精神病人更難融入社會。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負面標籤,使很多人不敢求助;直至危機發 生,再次加強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負面標籤,不住惡性循環。精神病 患者發現自己在生活的各方面受排斥,失業、貧窮、家庭問題接踵而至,精神和身體健康愈趨惡化。

心結宜解不宜結,政府坐擁數千億資產,絕對有能力增撥資源去改善香港精神復康的發展,一個文明的社會,不應只以GDP的多少作定論,而是社會的包容程度,以及珍視弱勢社群的生活質素。所謂「以小見大」,假如港府能重視協助精神病人投入社會生活,完善的醫療制度、降低醫療事故風險的日子會遠嗎?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