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看”17″-青少年沉迷社交直播熱潮

近日,本港興起一個以數字命名的社交直播智能手機軟件,因當中涉及色情問題而匆匆下架,這個軟件不但青少年趨向,不少成年人也沉迷其中,社交直播頓時成為城中話題,究竟這類軟件有何吸引之處?對青少年有何影響。

直播(Live Broadcast)這個概念就是即時播放節目,過往我們的理解,直播節目多是運動比賽或綜藝節目。然而,隨著互聯網踏入2.0的世代,互聯網不只是具備單方面發佈資訊的功能,更重要是加入互動元素,即資訊提供者可與互聯網使用使作交流,因而出現「互聯網直播」如Youtube Broadcast這類網站,這些直播題材多以實時分享遊戲為主,分享者同時打機和述說心得,追蹤者往往數以十萬計,有些知名分享者更可透過點擊率賺取厚利。

基於即時播放節目的發展,本港青少年對於網上即時分享,以致網絡紅人已有一定的概念,加上智能手機已成為青少年的基本用品,他們很容易接觸到社交直播智能手機軟件。青少年正處於心智發展階段,很容易為得到別人的認同感,當有一個網絡平台能展示自己,吸引眾多人追蹤、觀賞自己的直播,很容易得到滿足感;即時只是作為觀眾,青少年可以輕易觀看到別人的生活,又可與分享者交流,這正滿足了人類喜歡窺秘的特性,因而造就了這個軟件的成功。

延伸思考

問:社交直播智能手機軟件對青少年有何影響?答:這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弊多於利。沒錯,互聯網是一個自由分享及交流的平台,但青少年心智多未成熟,未必懂得保護自己的私隱,所以直播出現了很多打扮性感的少女,甚至有少男直播自慰過程,不但讓觀看的青少年有錯誤的訊息,以為這些行為無傷大雅,對分享的青年人來說,過份的暴露是很愚蠢的事,對他們將來的社交生活或有影響。

問:父母和學校應如何看待這類軟件帶來的影響?答:父母和學校應正視互聯網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青少年成長需要階模,家長或老師需要對青少年多作指引,跟他們分析這類軟件雖然可以是一個表現自我的分享平台,但同時需要作出自我管理及規劃,不宜投放大量時間觀看這類直播,同時不要誤以為互聯網是沒有法例規管的空間。

概念:自我形象、認同感、網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