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單元:現代中國、全球化
關鍵概念:
現代中國-改革開放 綜合國力 經濟發展 外交關係 中國威脅論 和平發展論
全球化 -政治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 全球管治
何謂一帶一路?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簡稱一帶一路。
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目前,已經有6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響應一帶一路,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世界的63%和29%。
一帶一路計畫對中國國力發展的影響
政治方面:一帶一路計畫有利中國加強政治方面的國力發展。中國與在一帶一路地域中的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有利長遠政治發展。日後,當中國與這些國家發生政治衝突時,或會因已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問題會較易解決,不致陷入困局。一些處於一帶一路地域的國家與中國關係並非密切,通過這個計畫,雙方加強關係,有利日後共同面對世界性問題,如恐怖主義、傳染病等。這些影響有利中國國力長遠發展。
經濟方面:一帶一路計畫有利中國加強經濟方面的國力發展。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畫,強化本身的經濟實力。其他國家也從中有經濟上得益。這個共贏的局面對中國和其他國家也有利。中國能善用剩餘的產力,得到合理的回報。現時,美國經濟主導全國。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畫有利建立另類的經濟網絡,加強本身的經濟國力。
科技方面: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畫將投資建廠、道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建設,輔以電網、油氣管綫、通訊網等項目,協助有關國家振興經濟。通過經濟發展,亦有利雙方交流科研技術,互利發展。中國或從中獲得一些新技術,有利強化本身的國力。
外交方面:一帶一路計畫或會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中國國力發展。一些國家會視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畫發展國力,企圖稱霸世界。如美國作為世界強國,會擔憂中國通過這個計畫,增強政治、經濟國力,以求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強化中國威脅論說法,令中國國力在外交上受到威脅。
中國在推展外交政策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形象方面:中國推展外交政策時,往往因改革開放後經濟改善,國力漸強,被視為威脅世界。一些論者更提出中國威脅論。中國發展外交政策,先要改變其負面形象。美國更擔憂中國取代其領導世界的地位。中國雖然多次澄清,但一些國家仍舊不相信,視中國為洪水猛獸。因此,中國推展外交政策時困難重重。
歷史方面:中國推展外交政策時,往往受到過去歷史所限制,發展受到局限。其中最主要的國家是日本。中國和日本在上世紀曾發生過戰爭。這些過去的回憶令中國和日本雙方仍有些戒心,未能全面發展外交關係。當然,日本政界一些行為實在令人擔憂,如佔據釣魚台島、篡改教科書等。因此,中國推展外交政策時往往面對這些困難。
內政方面:中國推展外交政策時,往往被人質疑其內政仍有不足之處,如貪污腐敗、忽視版權、民主發展緩慢等。中國會視為外國干預中國內政,因此難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內政發展亦會影響推展外交政策。因此,中國要推展外交政策或要面對內政發展問題。
在〈一帶一路-中國夢的實踐〉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