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還有競爭力嗎?

hk

(資料一)洛桑全球競爭力排名 香港排第二位 重越新加坡(節錄)

photo

雖然中國社科院月中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香港的競爭力受累佔中及反水貨行動,而被深圳超越。不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公佈的「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卻未有反映這因素,香港的競爭力反而由去年第4位爬升至第2位,超越排名維持第3位的新加坡,而美國繼續蟬聯首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則由23位上升至第22位,而台灣亦由13位上升至11位。

洛桑管理學院公布全球61個地方的競爭力排名,按照每個地方的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4大項評分。美國在經濟表現與基礎建設的評分都是最高,但政府效能卻大幅落後,僅排名第23。

資料來源:主場新聞

(資料二)

社科院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港首被深圳超越跌第二

(節錄)

大公網5月15日訊(實習記者楊惟軼、劉芳) 社科院今日(15日)發佈《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並舉行新聞發佈會。在藍皮書中,香港去年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被深圳超越,由第1位跌至第2位,是13年首次失落榜首,第3及4位分別是上海及台北。而可持續競爭力方面,香港繼續排名第一,其後是上海、北京及澳門。

   報告指出,香港發生的違法“佔中”運動,以及本地居民與外來訪客的摩擦,一定程度上削弱香港的和諧城市競爭力。從綜合增量競爭力分項指數來看,香港整體很好,但“守成有餘,創新不足”的城市發展局面始終沒有改變,香港過於看重貿易、金融、航運、旅遊、專業服務這五大產業,而對不少規模較小、新興但極有潛力的產業關注不足,從長遠看缺乏新型產業業態的支撐和引領。同時土地和房屋供應的嚴重不足令房地產價格過快增長,過高租金擠壓了其他行業的利潤空間,阻礙新興產業發展。在人均存款餘額的指標上,香港仍居第一,這反映了香港的資金豐沛程度。

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藍皮書》建議要重視政府作用,凝聚社會共識。《藍皮書》同時建議香港加大與內地的合作和聯繫,特別是擴大與廣東和深圳的合作深度、廣度。香港可以利用自身在金融商貿和航運物流上的優勢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如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 社科院表示,香港和內地城市的差距正在收窄,認為香港應抓住與內地合作機會,以免在內地自貿區興起時被邊緣化,而社會亦要重視政府作用,凝聚社會共識。

資料來源:大公報

短評: 資料一、資料二反映香港的競爭力正向上和向下,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由於兩者的量度範疇和方法不同,出現的結果便會不一樣。 雖然,香港在國際上仍保持著一定的競爭力,對於中國社科院的報告,我是部份認同的。沒錯,貿易、金融、航運、旅遊、專業服務這五大產業仍是香港的優勢,但香港同是面對國內城巿深圳、上海等競爭,這些城巿鄰近工業生產地,同時具有三個等級的產業,在經濟結構上已較多元化,這意味著這些城巿能提供不同教育程度的職位,相反,香港側重第三產業,欠缺工業和農業,不少香港人未能趕上經濟轉營而出現失業問題。或許有人會以為中國在國際的競爭力不如香港,我很認同社科院這分面的分析。香港不可能長期依賴金融業,「亞洲四小龍」(香港、南韓、台灣、新加坡),除了香港專注發展第三產業外,其餘三小龍均有發展高科技製造業,在製造業的支持下,經濟發展便較全面。 近年,互聯網高速發展,相關的資訊科技行業非常興旺,為何香港不能出現「微訊」、「三星」?即便是手遊大多也不受歡迎?香港沒有條培育IT人才嗎?不,事實是大多數的年青人都渴望攻讀工商管理,希望成為IBANK一員,讀工程的更會被視為沒有出路。整體社會氛圍如此,銀行不敢批借貸予科研公司,加上政府推行政策欠謀略,哪能有創新產業呢? 此外,對於香港最致命的傷害,就是樓價昂貴。樓價高企,不單令香港人難以置業,更甚是將租金推高,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無論是房租、舖租、車位、寫字樓租金均持續上升,這會導致營商成本增加,增加的成本便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推高通貨膨脹。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基建完善,租金、人工等成本上升將會削弱香港吸引營商的競爭力。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