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議題(六):互聯網的影響-冰筒挑戰為例

社交網站與全球化

  • Facebook活躍用戶人數已突破 10億,即地上每7人就有 1人上了 facebook。
  • Facebook 是促進全球化的重要社交網站,特徵在於速度快、受眾廣、資訊多,只需要短時間便能動員數萬以至數十萬群眾上街。
  • Facebook也是重要媒介,讓不同地區的民眾明白政府的貪污腐敗,也可以讓不同群眾對政府施政發表意見。
  • 得到Facebook的幫助,爭取民主、爭取自由,要求建立廉潔公平的社會的訴求得以發揚光大。
  • 示威群眾透過 Facebook互通消息,凝聚群眾力量,在民間形成了強大的反政府勢力,促成數年前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以及推翻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 Facebook的確是一把利器,將西方民主思想透過互聯網全球化。

社交網用戶 私隱不設防?

  • 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1億的社交網站Facebook,因被指截取用戶私人訊息而面臨集體訴訟。
  • 該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近年接連引發私隱爭議,處理用戶的個人資料手法屢受質疑。
  • Facebook 雖早已融入人們生活,但不少用戶對該社交網站的私隱程度和相關設定仍不甚了解,未有為個人私隱把關。
  • Facebook成為結合現實的虛擬世界,人往往將美好一面與人分享,容易做成炫耀心態,同時誤會網上世界言論不負責任,甚至網上欺凌。

網購與消費文化

  • 消費文化是指在消費主導的社會裡,生產和購買與必要需求已不再掛鉤,從而形成了消費文化。
  • 消費文化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重要基礎,由於商人為賺取利潤鼓動大眾不斷消費,來維持及增加商品銷量,以達至利潤極大化效益。
  • 透過網購,消費者不需出門,即能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輕鬆購物。
  • 全球經濟衰退的同時,進行網購的人數卻大幅上升,意謂著此種消費模式符合現今人們的需求。
  • 因為網購提供24小時的購物環境、全球購物、方便性、節省時間、隱密性高、價格低與充分的資訊以利於購買決策。

互聯網帶來的影響

正面影響

  • 互聯網的出現貫通了全世界,並將世界各地的網民都貫連在一起,令許多網民串連在一起,可以共同處理一件事、分享個人資訊、交流自己的文化。
  • 因為互聯網的普及為人們在工作及生活上提供了很多方便,如工作上的文件可以透過電郵傳送;與遠方的親友對話、分享圖片等。
  • 互聯網是一個收集資訊的渠道。

反面影響

  • 互聯網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各式各樣的網絡犯罪紛紛出現,為互聯網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與此同時互聯網的出現為香港網民帶來更多新的問題,例如網絡欺凌、網絡犯罪、網絡謠言等,這些都是透過互聯網而出現衍生或形式轉變。
  • 互聯網的匿名性卻無法有效監察取得資訊的合理性。
  • 有部份網民以此作為攻擊平台,散播網絡謠言。

 冰桶挑戰 (互聯網加速籌款)

  • 從2014年6月1日到8月13日,人們在Facebook上分享了120萬個視頻,自7月29日以來,這一現象在Twitter上被提到了超過220萬次。
  • ALS協會(ALS Association)收到的捐款也大幅增加。該協會表示,從7月29日到周日,收到了1330萬美元捐款,而去年同期,該協會收到的捐款僅有170萬美元。ALS協會稱大約有26萬名捐贈者是新增的。
  • 肌健協會會長劉偉明昨表示,成立16年來每年收到平均20萬元捐款,今年截至本周五已收到2,680萬元,即等於134年捐款收入,捐款額由100美元至1萬港元都有。

冰桶挑戰正面評價

  • 受助機構捐款急升。全球各地支援ALS患者的慈善機構在極短時間獲得了大量的捐款。香港肌健協會網站於2014年9月1日所發表的最新訊息,捐款數字已達2500萬港元,以每年平均只有20萬港元的捐款來計算,兩個多星期已籌得相當於125年的平均捐款量。
  • 更多人認識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病,暫時仍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因發病率及患者人數並不多,因此長期被忽略,藥廠亦因無利可圖而不太願意進行研發。

冰桶挑戰負面評價

  • 一大桶冰水若突然倒在身上,會有一定幾率造成頸椎的損傷,情況嚴重的可能引起顱內出血、腦卒中等現象、甚至死亡。
  • 有個別人士於網上發表了其短片後,因附有「不接受挑戰豈不沒有面子」的留言,又或者在完成後只懂頻呼「爽」、「涼」等嬉笑式的回應,因而被其他網友質疑是否明白活動的真正意義,還是純綷以「趕潮流」的心態去參與。
  • 有意見認為,倒冰水的感覺和真正漸凍病人的實質處境跟本完全不同,認為這行為不僅未能達到真正關注患者的目的,也是對病人的一種冒犯,和鬧劇無異。有四川患者也慨嘆自己及家人被「娛樂化」。
  • 浪費水資
  • 現在,Facebook以此立項,並公布於2014年6月至8月17日期間,在Facebook上曾對「冰桶挑戰」張貼、評論或按了「讚」的人數,並有以下幾個發現:
  • 全球超過2800萬人曾於Facebook上參與「冰桶挑戰」的張貼、評論或「示讚」。
  • 240萬支與「冰桶挑戰」相關的視頻在Facebook上分享。

冰桶挑戰於社交網站興起的原因:

從眾心態:年青人參與冰桶挑戰,原因是有人提議他們參加,年青人踏入青春期,開始擴大社交圏子,與朋輩互相分享及支持,從而想在社交圈子得到認同,因而同意朋輩提出的價值觀,朋友之間互相點名挑戰,形式一種群眾壓力,令年青人不敢不參與。

名人效應:年青人成長期間心智或未成熟,會注意周邊人物或知名人士,不少名人如微軟創辦人蓋茨、香港的草蜢等,這種仿效名人的虛榮心促使年青人參與冰桶挑戰。

社效網站的影響:社交網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溝通媒介,自拍短片可獲得朋友的讚好,在雪球效應下,更多青年人參與冰桶挑戰。

公民意識:青年人認為身為社區的一份子,乃至地球村公民,很應該為弱勢社群出一份力,捐款數目可負擔,而挑戰冰桶也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於是很多青年參與冰桶挑戰

支持冰桶挑戰:

  • 冰桶挑戰在短時間內為「漸凍人基金」籌得大量金錢
  • 引起社會對漸凍人的關注,改善漸凍人的生活素質。
  • 推廣人們做善事

不支持冰桶挑戰:

  • 參與者多視冰桶挑戰會遊戲,未必了解漸凍人的苦況。
  • 浪費食水
  • 容易著涼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