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試管嬰兒〉中有 12 則留言

  1. 「試管嬰兒」並不是真正在試管裡長大的嬰兒,而是從卵巢內取出幾個卵子,在實驗室裡讓它們與男方的精子結合,形成胚胎,然後轉移胚胎到子宮內,使之在媽媽的子宮內著床,妊娠。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二者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後受精卵再回到子宮腔,繼續妊娠。所以「試管嬰兒」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由實驗室的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而稱為「試管嬰兒」。儘管體外受精原用於治療由輸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現已發現體外受精對由於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精子異常(數目異常或形態異常)引起的不孕症,甚至原因不明性不孕症都有所幫助。研究顯示一個週期治療後的妊娠率在40%左右,出生率稍微低一點。

  2. 體外人工受精又稱人工受精,是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在人為操作下進行體外受精,並培養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回母體內,整個過程真正在試管內的時間只有 2-6 天而已。以目前的技術,尚無法在體外將胚胎培養至足月。利用體外受精技術生產出來的嬰兒稱為試管嬰兒。

  3. 人工受孕技術雖然為很多不育夫婦帶來希望,但亦引起道德爭議。「試管嬰兒之父」、英國科學家Robert Edwards 2010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時,被批評試管嬰兒技術衍生卵細胞市場、大量雪藏胚胎冷藏庫,而大部分胚胎的下場可能是被遺棄或死亡。
    人工受孕也衍生代母爭議,反對者擔心技術破壞社會家庭倫理,更可能催生複雜的商業代孕、職業代母問題,牽涉道德倫理、人命、科技、醫療、法律等,例如精子和卵子來源不明,日後或衍生血緣父母與養父母爭取子女撫養權的法律問題。

  4. 英國最近考慮修訂生育治療相關法律,允許因妻子粒線體DNA有缺陷而可能生出缺陷兒的夫妻,藉著使用其他女性的DNA來改造後代基因。雖然以此方式誕生的小孩,會有小部分DNA來自無血緣關係的捐贈者,也可能有夫妻想借助此項技術生出特定髮色或眼睛顏色的「客製化」小孩,勢必引發道德爭議,但此項技術卻可讓後代脫離遺傳疾病陰影,支持者認為勢在必行。

    公共諮詢 修法第一步

    目前英國法律並不允許基因改造生育,但17日展開的公共諮詢為修法跨出第一步。公共諮詢的結果,可能在英國衛生大臣杭特判定臨床益處是否凌駕道德考量之時,扮演舉足輕重的影響角色。

    人類DNA約99.8%含有細胞核,遺傳自父母雙方,但DNA內的粒線體完全來自母體。由於粒線體提供能量給細胞,若有缺陷或無法發揮作用,就會造成胎兒大腦、心臟與肌肉等使用最多能量的部位出現遺傳疾病。

    英國紐卡索大學研發的這項技術,就是要藉著改造基因根除遺傳自母體的基因疾病。技術方法有二,一是先將妻子的卵子細胞核移除,植入也已移除細胞核的捐贈者卵子,再進行傳統的體外受精(IVF);二是將夫妻倆的卵子與精子細胞核DNA取出之後,植入健康捐贈者已移除細胞核DNA的胚胎,以此方式誕生的胎兒,未來世世代代都會擁有捐贈者的粒線體DNA。

    專家認同此項技術入侵「無法無天的領域」,也會導致嚴重的道德爭議,如孩子的身分認同、長大後能不能接觸提供DNA的母親,都是值得深究的問題。若杭特同意放行,最快明年就可修法,讓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允許人類試驗相關技術的國家。

    技術成熟 還要5年

    此次公共諮詢由英國「人類受孕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主辦監督,主席賈汀表示:「此議題攸關民眾利益,並不只影響家庭。」她說,此項技術如同1978年第一個試管嬰兒出生的例子,當年很多人認為布朗是怪物,覺得孩子在子宮外受孕非常可怕,但隨著時間過去,現在大家對於試管嬰兒已經司空見慣。

    支持者希望相關法律能盡快修訂完成,但就算迅速修法,基因改造治療也不會立刻上路,因為生育監督機構可能要求科學家提供更多關於安全性的證據。紐卡索大學研究人員估計,可能還要5年技術才能付諸實行。

  5. _成功率
    試管嬰兒並非萬能的,它只是目前能提供難孕夫妻最科學也最快速達成目的的一種輔助生殖科技。許多從前束手無策的問題,如輸卵管阻塞,男性不孕症等,目前則大多可藉此一嶄新的輔助生殖科技來達到懷孕的目的。據美國國家疾病管制局(CDC)統計,1997年全美國試管嬰兒的平均懷孕率約 35%,臺灣的統計數據也差不多,但有少數生殖中心的懷孕率可達 50-60%。

    試管嬰兒一旦懷孕,多胞胎機率約 25-30% 左右,子宮外孕機率約 5%,流產率約 20-25%,所以如果扣除子宮外孕及流產率,做一次試管嬰兒大約每十對夫婦有三個可以成功地抱小孩回家。人類的受孕率原本就很低,對某些夫妻而言,不做試管嬰兒根本就不可能懷孕,在以色列曾有一對夫婦前後總共做了八次試管嬰兒才懷孕

    _副作用
    以目前的技術,除了極少部份人可能在胚胎植入後約一週左右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外(暫時性的腹脹,少尿,口渴,腹水等症狀),幾乎無任何副作用。但通常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這些人的懷孕率特別高(據統計如果有中等程度之過度刺激症候群出現者,其懷孕率可達 86%),而其不舒服的症狀約二週就會自然消失。

    標準試管嬰兒(Standard IVF)
    1`誘導排卵
    2`取卵
    3`胚胎植入
    4`14天後驗孕
    5`懷孕

  6.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很多以前被視為無從解決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不育就是其中之一。體外受精技術(即人工受孕)是解決不育的方式之一,國際輔助生育技術監控委員會2013年發表的報告顯示,自1978年首名試管嬰兒誕生以來,全球已有500萬名試管嬰兒降臨人世。國際生育力學會聯合會成員Richard Kennedy認為,試管嬰兒是個偉大的醫學成就。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基因排序技術,選擇可存活的胚胎進行人工受孕,成功令一名健康男嬰誕生。這項技術可以提升人工受孕的成功率,同時減低流產的機率。
    000年香港立法會通過《人類生殖科技條例》,設立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制定《生殖科技及胚胎研究實務守則》規管本港的輔助生育,禁制一切商業性質的代母懷孕;非商業代母生育,則有關夫婦須證明不育,精子及卵子須來自該對夫婦。香港中文大學2014年6月成立全港首間由醫學院管轄的跨學科生命倫理中心,以人文倫理為本,從多學科角度探討生物科技對社會和醫療系統的影響。

  7. 一家在海外註冊的證婚公司公然在香港報章以「生男生女,由你決定」作招徠,大賣試管嬰兒「服務」廣告。不只是試管嬰兒,代孕也是另一種常見的「服務」。早前發生的泰國代孕母事件,使我們不得不驚覺在這去道德化的世代裡,原來代孕已在某些國家成為一種「產業」。在自由至上的原則下,一切都如同一種選擇:客戶選擇花錢找人提供服務;勞務者則考慮金額是否能夠接受。一旦雙方都同意合約條款及沒有傷害第三者的情況下,交易便生效。不過,假如這種以自由至上的原則為金科玉律的話,為何商業代孕這種「服務」只是集中由發展中國家提供?

    商業化辱人格
    要討論商業代孕的問題,或許選取一個真實個案作例子討論會較易理解。在今年8月,21歲的泰國女士巴哈拉蒙為一對澳洲夫婦當有償代孕母,在她生下一對龍鳳胎後,這對夫婦只帶走了健康的女嬰,卻將患有唐氏綜合症的男嬰遺棄。事件引發國際關注,促使當地政府修例對商業代孕作出限制。[1]

  8.  試管嬰兒有的育齡夫婦雖然很想要孩子,但是由於身體的原因一直不能如願。隨著生物科學和醫學研究的發展,對於這樣的夫婦來說,終於有補救措施了——他們可以寄希望於試管嬰兒技術,生育可愛的娃娃。
      對於患有輸卵管堵塞等疾病的妻子,可以通過手術直接從卵巢內取出成熟的卵細胞。然後在試管裡將丈夫的精子混合,讓他們在體外結合成受精卵。對於精子少或精子活動能力弱的丈夫,則可通過一枚極其微細的玻璃吸管,從他的精液中選出健壯的精子,把它直接注入卵細胞中,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體外形成早期胚胎後,就可以移入妻子的子宮了。如果妻子的子宮有疾病,還可將早期胚胎移入自願做代孕母親的女性子宮內,這樣生出的小寶寶就有了兩個母親,一位是給了他遺傳基因的母親,一位是給了他血肉之軀的母親。當然,生物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一些道德和倫理方面的難題,這是應當引起大家關注的。
      體外受精聯合胚胎移植技術(IVF):又稱試管嬰兒,是指分別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後,置於試管內使其受精,再將胚胎前體—受精卵移植回母體子宮內發育成胎兒。試管嬰兒是用人工方法讓卵子和精子在體外受精並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後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試管嬰兒」是伴隨體外授精技術的發展而來的,最初由英國產科醫生帕特裡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合作研究成功的。(羅伯特·愛德華茲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愛德華茲現在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名譽教授。)「試管嬰兒」一誕生就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轟動,甚至被稱為人類生殖技術的一大創舉,也為治療不孕不育症開闢了新的途徑。「試管嬰兒」是讓精子和卵子在試管中結合而成為受精卵,然後再把它(在體外受精的新的小生命)送回女方的子宮裡(胚卵移植術),讓其在子宮腔裡發育成熟,與正常受孕婦女一樣,懷孕到足月,正常分娩出嬰兒。這一技術的產生給那些可以產生正常精子、卵子但由於某些原因卻無法生育的夫婦帶來了福音,現在這一技術已在我國一些地方開展。1944年,美國人洛克和門金首次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布朗·路易絲於1978年7月25日23時47分在英國的奧爾德姆市醫院誕生,此後該項研究發展極為迅速,到1981年已擴展到10多個國家。現在世界各地的試管嬰兒總數已達數千名。我國已有幾所醫學院開始這項研究,1985年北京醫學院已首獲成功。
      但是由代理孕母生出的試管嬰兒應當跟哪一位母親一起生活呢?如果兩位母親都跟他難分難捨,怎麼辦?這樣的難題僅靠科學技術是難以解決了。從這裡你也能看出,生物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一些道德和倫理方面的難題,這是應當引起大家關注的。
    原理

  9. 人工受孕技術雖然為很多不育夫婦帶來希望,但亦引起道德爭議。「試管嬰兒之父」、英國科學家Robert Edwards 2010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時,被批評試管嬰兒技術衍生卵細胞市場、大量雪藏胚胎冷藏庫,而大部分胚胎的下場可能是被遺棄或死亡。

    人工受孕也衍生代母爭議,反對者擔心技術破壞社會家庭倫理,更可能催生複雜的商業代孕、職業代母問題,牽涉道德倫理、人命、科技、醫療、法律等,例如精子和卵子來源不明,日後或衍生血緣父母與養父母爭取子女撫養權的法律問題。

    2000年香港立法會通過《人類生殖科技條例》,設立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制定《生殖科技及胚胎研究實務守則》規管本港的輔助生育,禁制一切商業性質的代母懷孕;非商業代母生育,則有關夫婦須證明不育,精子及卵子須來自該對夫婦。香港中文大學2014年6月成立全港首間由醫學院管轄的跨學科生命倫理中心,以人文倫理為本,從多學科角度探討生物科技對社會和醫療系統的影響。

  10.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很多以前被視為無從解決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不育就是其中之一。體外受精技術(即人工受孕)是解決不育的方式之一,國際輔助生育技術監控委員會2013年發表的報告顯示,自1978年首名試管嬰兒誕生以來,全球已有500萬名試管嬰兒降臨人世。國際生育力學會聯合會成員Richard Kennedy認為,試管嬰兒是個偉大的醫學成就。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基因排序技術,選擇可存活的胚胎進行人工受孕,成功令一名健康男嬰誕生。這項技術可以提升人工受孕的成功率,同時減低流產的機率。

    人工受孕技術雖然為很多不育夫婦帶來希望,但亦引起道德爭議。「試管嬰兒之父」、英國科學家Robert Edwards 2010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時,被批評試管嬰兒技術衍生卵細胞市場、大量雪藏胚胎冷藏庫,而大部分胚胎的下場可能是被遺棄或死亡。

    人工受孕也衍生代母爭議,反對者擔心技術破壞社會家庭倫理,更可能催生複雜的商業代孕、職業代母問題,牽涉道德倫理、人命、科技、醫療、法律等,例如精子和卵子來源不明,日後或衍生血緣父母與養父母爭取子女撫養權的法律問題。

    2000年香港立法會通過《人類生殖科技條例》,設立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制定《生殖科技及胚胎研究實務守則》規管本港的輔助生育,禁制一切商業性質的代母懷孕;非商業代母生育,則有關夫婦須證明不育,精子及卵子須來自該對夫婦。香港中文大學2014年6月成立全港首間由醫學院管轄的跨學科生命倫理中心,以人文倫理為本,從多學科角度探討生物科技對社會和醫療系統的影響。

    http://china.uca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W_three-parent.jpg

Chi Hau Tak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