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發展

1.就你所知,中國官員對人權的看法與普世價值中的人權有何衝突?(10分)
中國官員對人權的看法與普世價值中的人權有以下衝突:
中國
a. 生存權:中國視保障公民的生存權為第一要務,並表示會致力改善民生,大力促進就業。這種立場反映中國認為人權中以生存權最為重要,並且是人類擁有其他權利的前提;
b. 發展權:經濟是改善人權的基礎,頗有古語「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味道。中國近年以發展經濟,增加內需為國策,重視整體經濟發展之餘,卻未同步致力保障公民的財產權,以致衍生眾多無理拆遷等強奪私產個案;
c. 司法體制的建設:中國聲稱重視司法建設,並推進公眾參與立法,保障人權,但迴避當前司法制度相對於國際水平下種種缺陷。
普世價值
a. 包含多個層面:人權不單是指生存權,還包括了自由權、財產權、
尊嚴權、獲助權及公正權等,且在保障生存權的同時,保障其他權利亦同樣重要。以尊嚴權為例,一個人若無尊嚴,他的生命也頂多是一種無人格的形式;
b. 財產權:重視財產權,認為這是支配自己正當所得的重要權利。財產權是生命權和自由權的延伸,因為人要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存方式,就要有物質作為支持,所以這是生命權與自由權必不可少的保障;
c. 平等訴訟的權利:認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亦注重程序公義,以防法律及行政決策制度被濫用,同時禁止監禁審訊、秘密審訊和過度懲罰等。

2.「中國國情」對人權狀況的影響:
a. 過於重視經濟發展: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但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富」起來的往往是大企業或國企,普通老百姓難以分享經濟成果。另外,內地漠視發展對生態環境與居民健康的影響,由發展所造成環境損害的後果,往往要由老百姓承擔。例如內地近年出現大量「癌症村」,反映部分民眾連官方強調會重視的生存權也受損;
b. 城鎮化:城鎮化被視為內地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集體土地制度令很多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去土地。此外,內地不少地方官員為了加快地方發展,不惜進行非法拆遷,侵害人民的財產權;
c. 維穩:資料B提及,內地現時「穩定壓倒一切」,各級政法委操控司法,出現了有法不依情況。而因非法拆遷、司法不公、檢舉貪腐而上訪者,往往遭截訪甚至迫害,嚴重損害人民的自由權及公正權等權利;
d. 維權運動:內地部分民眾不滿官方維穩力度持續加大、地方當局胡作非為,加上日漸受西方人權等思想價值影響,近年發起愈來愈多維權運動,甚至是「新公民運動」。以上運動雖受到官方大力打壓,但也漸漸喚醒了其他民眾的權利意識,並開始積極爭取自己的權益,長遠有利改善中國人權狀況。
相關概念
人權 human rights-指「人,因其為人而應享有的權利」。在現今國際主流社會,維護和保障人權已成為了一項基本道義原則。一個國家在保障人權方面是否合乎國際要求,已經成為評判一個國家優劣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在大多數國家的社會脈絡之中,人權的基本元素包括了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獲助權及公正權等。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