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化 詳細筆記下載: 文化全球化議題_麥當勞文化 (7.48KB)
效率:在生產模式上運用最適合、最理想的生產方法去達成預期所定下的目標,就是有效率的表現。
可計算性:數字的標準化成為判斷生產過程的最終結果。「可被計算」的包括漢堡包的大小、重量和生產所需的時間。為求在品質和數量之間找到平衡點,有時候會建立一些「虛構的數量」以方便計算。
可預計性:可預測的生產模式就好像一齣已編排好的劇目,員工的生產作業亦依從一套既定的模式,以確保完成品的一致性,將個人的特殊性減到最低。
控制:在生產模式上,將人類的的行為簡化為一系列機械式的動作,而每個人的獨特性將會被隱藏。這樣,人們的勞動力將會與機器無分別,企業亦能輕易地吸納大量無技術的剩餘勞動力,以較低廉的價錢聘請低技術的工人。同時,達到容易控制員工的終極目標。
麥當勞化例子1:大型補習社的營運模式
效率:
員工分工清晰:櫃檯員工負責接聽電話和登記課程;補習老師負責在堂上講課;補習老師助手負責影印和派發筆記;清潔工人負責補習社的清潔工作。
可預測性:
公開考試有了一定的範圍、題型和考試時間,而這些補習社,則標榜着「在最短時間內助你取得最高的分數」以招徠一眾講求「效率」的學生。
麥當勞化例子2:港鐵於繁忙時間的應對措施
可預測性:
有關部門為繁忙的上下班時間作出相應的調整,如安排大量的港鐵員工協助疏通人流和維持秩序。反之,在一些非繁忙的時段則可以減少人手,以及關閉某些設施(如電梯),以大大控制經營成本。
可計算性:
每日列車的班次亦因應特定的時段,或有關特別節日有所調整。人流的數目和列車班次的到站時段都需要靠一些統計的數據去配合,才能有效地應付每日的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