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暑期討論_題(1) 你對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德國科)的看法

照片由胡同學提供

課程宗旨:本科旨在透過提供持續及有系統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從而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於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本科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使他們明辨是非,能夠作出情理兼備的價值判斷,並建立個人抱負及理想,對家庭、社群、國家與世界作出承擔及貢獻。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局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2397

就《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內容近日惹起爭議,有人藉機要求教育局放棄推動國民教育,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回應指,不能因某本教材未盡完善,就推論到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有問題,而且每個國家都會推動國民教育,例如外國的大學都會每天升國旗,這是民族傳承的體現,外界了解事件時,不應以偏概全。*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2012年7月11日

教育局計劃於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事件卻引來各界爭議,有人支持,理由是課程可讓學生多角度認識祖國,加強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歸屬感;亦有人反對,擔心課程會淪為政府灌輸思想的工具和「洗腦教育」。教協早前訪問近二千名中小學教師對國民教育意見,結果昨日公布,超過六成受訪者擔心這科會成為洗腦教育。

建議思考:
1. 香港有沒有需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可參考教育局)

2. 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是否合理?

3。為何不少香港人抗拒國民教育?

(發言100字最少1次, 回應50次最少1次)

在〈s4暑期討論_題(1) 你對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德國科)的看法〉中有 65 則留言

  1. 雖然近期教育局打算在未來兩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全港中小學的科目, 但是我認為基於以下原因, 這個計劃應該留有商榷餘地:

    第一, 現實中小學生在評是課堂上已經要修讀很多科目, 如果還要另外增加一個全新和較重要的科目, 無疑是令學生和教師會有沉重的壓力, 他們在作息和進行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的時間也會因而縮短, 從而令學生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更加反感。

    第二, 我擔心由教育局選定的教學材料恐怕只會用作褒揚和歌頌中國, 內容有欠公允。 如果這個科目是教育學生愛國,維護國家尊嚴,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正確無誤, 但是假若教材只顧推崇某黨派, 而忘卻真正的教學意義, 最後學生因為這些內容而被渲染, 缺乏獨立思想, 也會被家長認為「洗腦」。

    最後, 政府和有關當局應該多聽從家長,教師及學生的意見和聲音, 不應一意孤行; 如果「德育及國民教育」必定要推行, 就不應只推銷國家好的一面而不談壞事, 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 令他們對中國有更深的認知, 達至本計劃當初的原則和目標。

    1. 我認同你的説法。隨着三三四新學制到來,中學教育縮短一年,加上近日第一屆文憑試的難度大,學生面對的學業壓力勢必加重,如果實行國民教育科,只會徒添學生的負擔。

    2. 我同意政府和有關當局應該多聽從家長,教師及學生的意見和聲音而不應一意孤行的這種說法,如果這科決定要推行, 就應該推銷國家的正負面讓學生自己分析,這想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思考,對批判性思考亦有一定的幫助,如果只顧讚美中國恐怕令學生認為中國不敢面對失敗,從而失去認同感, 並不能達到計劃當初的原則和目標。

    3. 我十分同意這位同學的據點和解釋,但是從你的文字所見根本不能完全符合題目要求。個題目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否洗腦教育」,而從你的回答裹難以得知你是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洗腦教育,還是不認為。
      我建議這位同學可以先表達自己的立場,再回答問題。

    4. 我同意你的說法, 因為中小學已經有不少科目, 若果還要增設多一科內容重覆的科目, 只會令學生浪費時間. 對學生與教師的支援不足等等的問題

  2. 近日教育局打算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掀起对“洗腦教育”的反對潮。我身為一個受影響的學生,我認為教育局打算推行的國民教育不但没有實行的必要,更是不可行的。現在我將試以課程内容方面的論據来闡述我的觀點。
    首先,國民教育的其中一個重點是教授國情知識,這一方面的知識有很大部分在通識科的現代中國單元已包含在内,例如改革開放,民生環境等,此外,現今接觸國情知識的渠道衆多,例如傳媒,
    和互聯網,書籍等,其中也包含不同觀點。學生透過以上兩個途徑已經可以充分認識國情知識,無需成為科目。
    另外,近年來,有關國内政治和民生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港
    人對國内的觀感持續悪化,如果官方推出國民教育,就難免令港人認為是洗腦之舉,加上近日的國民教育手册事件,令港人對此的憂慮及憤怒升級,此時推出的話,不但無法達到增强學生對中國的身份認同的目的,更會起反作用,除此以外,社會也會有强烈反彈,對政府百害而無一利。故此,我認爲國民教育現在並不可行。
    綜上所述,現在的國民教育不但没有實行的必要,更是不可行的,在此我建議政府先撤回,在就此問題咨詢市民的意見。

    1. 我亦認為政府做的諮詢不足,不能讓市民及時發表意見,到實行時引起群眾不滿,導致遊行示威,亦令該科被看為“洗腦”的科目。政府應該重新考慮這科是否適合在香港推行,並諮詢公眾,接受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再作決定。

    2. 文龍,你的組織能力提高了,認同你的觀點-“不但無法達到增强學生對中國的身份認同的目的,更會起反作用,除此以外,社會也會有强烈反彈”,可否也思考”德育教育”的部份?

    3. 最近的城市論壇有說只有中國和新加坡行「國民教育」,而其他國家是行「公民教育」,証明絕少地方推行國民教育,中國在一個國際的大都會(包含多元文化和不同國家的人),也難以使在港的少數民族對不是他們的母國產生認同感。

  3. 教育局計劃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的科目,並於全港中學和小學全面性推行,這個計劃預計將於2013年至2014年推行但計劃未實行卻引來各界的爭議,都部份市民,家長和教師等都擔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會成為[洗腦]的教育!!

    我認為大多數人反對和抗拒的原因都是因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內容大部份都描述中國和共產黨的成就,內容亦比較正面而較少負面,更避開了所有具爭議性的問題和內容,例如是避談六四事件和艾未未等人物,所以大部份香港市民,教師和家長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都持有抱著質疑性的態度,他們認為這科目只是政治洗腦的工具,成立這科的目的更只是為了讚美和欣賞中國和共產黨統治的洗腦課程.政府對於社會在這個科目仍未達成共識,卻打算不理會其他反對聲音的情況下強行推行.因此令大多數的人感到抗拒.

    教師和家長這兩界的持份者亦有一些意見,先從家長說起;有家長認為這科的範疇太大亦擔心自己子女對增設此科感到壓力,家長更認為這是政治科洗腦工具,只宣傳國家的正面,不客觀.亦有一些家長說,若然要推行,亦應該包括六四事件及陳光誠等事件由學生自行分辨是非對錯.這才是真正應有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而教師方面;大部份教師反對在中小學加設必修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更有任教通識科的老師指出現在有些科目已經包含了國情教育,根本不需要加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我認為如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內容大多描述中國和共產黨的成就,內容亦比較正面而避開了所有具爭議性的內容,會令學生失去批判性思考去分析對錯.而且在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亦不見得香港人會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感上升和增加歸屬感強制推行更可能惹來反感.現在香港亦有通識科和歷史科等所以我覺得香港沒有需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1. 我認同你所講大多數人反對和抗拒國民教育的原因。首先大多數人都會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經過粉飾的答案,而國民教育正正就是讓學生認識一個經粉飾的中國。這樣不但止令學生們反感且永遠不會知道真相。所以我認為香港根本不能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2. Sarah, 你的表達能力有進步,論據亦充份,如能從不同角度分析,找出支持推行德國科的理據,再用駁論技巧反證自己的論點,文章將會更完備。

  4. (1) 我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在香港是沒需要推行的, 雖然香港自從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後, 成為中國的一份子, 是有必要了解祖國的背景, 不過香港的教育制度已有「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和通識科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中國的改革開放」, 使香港的學生了解中國文化, 了解祖國的背景。

    然而,外國(如美國) 也有類似(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科目, 其核心價值是加強國民對自已國家的歸屬感, 承傳知識和人格, 令國民更團結,對於日後本土發展有催化的作用, 所以我認為中國政府要求香港推行本科的原委是好的。

    不過我個人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輯寫內容並不完善, 部份內容較偏簸, 如(愛國愛黨), 難道「黨」沒有做錯的時候嗎? 如果學生認為這是對的, 這便會與香港學生學「通識科」的原因–「批判性思考」不相符。 而且現有的香港教育制度亦有教授學生中國文化的科目, 承傳中國長久已來的知識和品格, 因此「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便是沒必要推行的。

  5. 教育局計劃於2013年至2014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而近日各界人土就此討論。首先,正如較早前留言的同學所言,在現時的教育制度下,學生要讀的科目已經很多,若再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必修科,只能加重學生的壓力。而且,學生還有OLE等的課餘活動,已經很忙碌,若再把這科列為必修科,便會得不償失,令到學生忙上加忙,甚至連休息的時間,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沒有,長遠來說會影響到學生的人際關係。雖然,香港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較低,但我認為現時的活動已足夠,例如:在國慶時升國旗,唱國家,在小學設立的常識科和中學的通識科。況且,「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教材能否真正令學生更加瞭解祖國仍成疑。綜合以上各點,我認為香港並不需要推行國民教育科。

    1. 我對你的觀點是予以讚同的.香港學生已經要兼顧許多科目,如果要他們再兼顧多科的話,真的怕他們不但沒有訓練到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反而對此反感,得出反效果,而且想訓練有關能力,從其他途徑有能提升,設立國民教育科的必要性根本太低,而且除此之外,這也會增添老師壓力,因為老師也會常為此加以備課和要完全適應新的教育模式,香港設立國民教育科根本上是弊多於利的.

    2. 教育局計劃於2013年至2014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而近日各界人土就此討論。
      首先,正如較早前留言的同學所言,在現時的教育制度下,學生要讀的科目已經很多,若再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必修科,只能加重學生的壓力。
      而且,學生還有OLE等的課餘活動,已經很忙碌,若再把這科列為必修科,便會得不償失,令到學生忙上加忙,甚至連休息的時間,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沒有,長遠來說會影響到學生的人際關係。
      雖然,香港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較低,但我認為現時的活動已足夠,例如:在國慶時升國旗,唱國家,在小學設立的常識科和中學的通識科。
      況且,「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教材能否真正令學生更加瞭解祖國仍成疑。
      綜合以上各點,我認為香港並不需要推行國民教育科。

  6.    就這問題上,我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並沒有推行的必要,原因如下:

      首先,根據教育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與現在的德育和公民教育分別在於要「加強於對不同生活範疇的身份認同(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有系統及持續的培養學生的國民素質」,「與各學習領域及學科蘊涵的相關價值觀及態度、知識和技能,相輔相成」。不過我認為該科大部分內容與其他科目並不是相輔相成,而是重疊,特別是與通識教育科的幾個單元重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現代中國及全球化,要教授的內容重疊,這科並無其實質意義,反而減少老師教授其他書本外的知識的機會。

      其次,老師的工作負擔亦會不斷增加,老師需要選訂或編訂適合的教材,更需多花時間去備課;而且,該科實施後,學生每星期都會上一至兩節的國民教育科。我不贊成這個做法,因為部分學校已經不夠課時去教授需要應考公開試的科目,加上,假若要確立學生於不同方面的身份認同,特別是國民身份,學生可自行透過國民教育中心、教育局及新聞網站,吸收不同視角、觀點和取態等資訊,讓學生更能從多角度加深對議題的認識,並不一定要為該科刻意安排課時,減輕老師和學生的負擔。

      然後,從家長的聲音我們就可知道,政府對該科的諮詢和推廣實在不足,大部分人都是透過最近的電視節目才知道今年9月就會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對政府事前做的諮詢一無所知,因而產生不滿,反映政府做的諮詢不夠全面,可想而知,該諮詢社會認受性不大。
      
      最後,我認為政府應該認真看待市民的意見,應讓市民知道政府舉行諮詢,市民才可有效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減少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政府亦應重新考慮課程推行的必要性。

  7. 國民教育令中小學教授國民教育的教師信心度下降;把國民教育科作必修科,令在2013-14年度中小學生負上更大的學習壓力。小弟現從各方面分析。
    我由國民教育的目的開始。國民教育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中小學生對祖國有更多的認識;他們的習作、課本等並非只是「搬字過紙」,而是他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方面其一可以如通識教育課的構思;其二是可援引部分有中國由改革開放後的新聞,透過不同的媒介以便完成;其三此並不屬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亦沒有設立公開考試或呈分制度,因此不會對學生派位及升學,構成任何影響1;其四採納多種方法評估如觀察、反思、學習檔案可鼓勵學生能從不同視角,加深對自己祖國的了解。2
    然而,在國民教育中,部分內容涉及敏感的題材如六四事件,在此我同意Sarah Ng 的看法。國民教育未嘗是避談正確的具爭議性的問題和內容,如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如我們中學生的通識教育在中四或在中五已與「現代中國」範疇相互重疊,令學生排斥國民教育張力迅速升溫!
    援引新聞的內容,《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由國民教育中心出版,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編制,封面註明獲教育局資助。中心近日陸續向全港學校每所派發三十本教材連海報,供教師使用,涉及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及文化等議題,以解釋「中國模式」。不過,教材內容偏頗,如提到內地「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形容中共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更指一黨專政有助「確保政權延續性和社會穩定」;其教材又以「政黨惡鬥,人民當災」為題,指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往往因政治理由,影響民生運作。但教材無列舉政黨輪替的優點,亦無講解內地一黨專政下造成的官員貪腐、公民權利被限制等缺點,全書亦無提及內地維權、六四事件等敏感議題。教材的參考書目大部分來自內地,包括引用中共青島市委黨校、教育部豁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的文章。3
    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上月以問卷形式,調查73名中學教師及148名小學教師,有關學校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情況。調查顯示,當中一半小學將在9月推行,超過六成小學教師願意推行國民教育科,但僅3%小學教師對任教這科有信心。另外,調查又發現,只有約一成受訪中學教師於9月教授這科,大部分中學教師明年才開始教授,而只有四成半中學教師對任教國民教育科有信心4,由此可見,國民教育令中小學教授國民教育的教師信心度下降。
    其實老師已在文憑試的不同科目如通識教育等的教學時數已經多,但如今再加二十五至五十小時置於國民教育,加上他們的國情知識水平因人而異,更大大加重教師壓力。
    就此,國民教育作為必修科應擱置,為免畫蛇添足。
    *1-2 星島日報 24/7/12 17:35
    3星島日報 6/7/12 06:30
    4星島日報 7/7 12:48 8/7/12 08:31

  8. 國民教育令中小學教授國民教育的教師信心度下降;把國民教育科作必修科,令在2013-14年度中小學生負上更大的學習壓力。小弟現從各方面分析。
    我由國民教育的目的開始。國民教育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中小學生對祖國有更多的認識;他們的習作、課本等並非只是「搬字過紙」,而是他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方面其一可以如通識教育課的構思;其二是可援引部分有中國由改革開放後的新聞,透過不同的媒介以便完成;其三此並不屬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亦沒有設立公開考試或呈分制度,因此不會對學生派位及升學,構成任何影響1;其四採納多種方法評估如觀察、反思、學習檔案可鼓勵學生能從不同視角,加深對自己祖國的了解。2
    然而,在國民教育中,部分內容涉及敏感的題材如六四事件,在此我同意Sarah Ng 的看法。國民教育未嘗是避談正確的具爭議性的問題和內容,如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如我們中學生的通識教育在中四或在中五已與「現代中國」範疇相互重疊,令學生排斥國民教育張力迅速升溫!
    援引新聞的內容,《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由國民教育中心出版,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編制,封面註明獲教育局資助。中心近日陸續向全港學校每所派發三十本教材連海報,供教師使用,涉及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及文化等議題,以解釋「中國模式」。不過,教材內容偏頗,如提到內地「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形容中共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更指一黨專政有助「確保政權延續性和社會穩定」;其教材又以「政黨惡鬥,人民當災」為題,指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往往因政治理由,影響民生運作。但教材無列舉政黨輪替的優點,亦無講解內地一黨專政下造成的官員貪腐、公民權利被限制等缺點,全書亦無提及內地維權、六四事件等敏感議題。教材的參考書目大部分來自內地,包括引用中共青島市委黨校、教育部豁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的文章。3
    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上月以問卷形式,調查73名中學教師及148名小學教師,有關學校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情況。調查顯示,當中一半小學將在9月推行,超過六成小學教師願意推行國民教育科,但僅3%小學教師對任教這科有信心。另外,調查又發現,只有約一成受訪中學教師於9月教授這科,大部分中學教師明年才開始教授,而只有四成半中學教師對任教國民教育科有信心4,由此可見,國民教育令中小學教授國民教育的教師信心度下降。
    其實老師已在文憑試的不同科目如通識教育等的教學時數已經多,但如今再加二十五至五十小時置於國民教育,加上他們的國情知識水平因人而異,更大大加重教師壓力。
    就此,國民教育作為必修科應擱置,為免畫蛇添足。
    *1-2 星島日報 24/7/12 17:35
    3星島日報 6/7/12 06:30
    4星島日報 7/7 12:48 8/7/12 08:31

    1. (親愛的昌妹內容篇幅果然比其他人長,比人特出)

      加上如我們中學生的通識教育在中四或在中五已與「現代中國」範疇相互重疊,令學生排斥國民教育張力迅速升溫—->我並不太同意你這個說法。

      雖知道,即便是通識科其中一個單元有提及「現代中國」,但我相信教授的內部深度和篇幅比起國民教育科淺和短,我想帶出的是內容可能會有重壘,但!有何問題?

      雖知道現在我們學習的不同科目都有極小量課程重疊,例如化學和生物/物理,這是沒有問題!只要重壘的情況並非嚴重,而且2科能夠分好教授目的/標,我看不得這有何問題。

      最後,我不認為課程重壘是學生排斥國民教育情況升溫的原因之一…我其實看不出2者之間有何關連

      唔…說多了,激動了!對不起…昌妹

  9. 國民教育令中小學教授國民教育的教師信心度下降;把國民教育科作必修科,令在2013-14年度中小學生負上更大的學習壓力。小弟現從各方面分析。
    我由國民教育的目的開始。國民教育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中小學生對祖國有更多的認識;他們的習作、課本等並非只是「搬字過紙」,而是他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方面其一可以如通識教育課的構思;其二是可援引部分有中國由改革開放後的新聞,透過不同的媒介以便完成;其三此並不屬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亦沒有設立公開考試或呈分制度,因此不會對學生派位及升學,構成任何影響1;其四採納多種方法評估如觀察、反思、學習檔案可鼓勵學生能從不同視角,加深對自己祖國的了解。2
    然而,在國民教育中,部分內容涉及敏感的題材如六四事件,在此我同意Sarah Ng 的看法。國民教育未嘗是避談正確的具爭議性的問題和內容,如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如我們中學生的通識教育在中四或在中五已與「現代中國」範疇相互重疊,令學生排斥國民教育張力迅速升溫!
    援引新聞的內容,《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由國民教育中心出版,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編制,封面註明獲教育局資助。中心近日陸續向全港學校每所派發三十本教材連海報,供教師使用,涉及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及文化等議題,以解釋「中國模式」。不過,教材內容偏頗,如提到內地「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形容中共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更指一黨專政有助「確保政權延續性和社會穩定」;其教材又以「政黨惡鬥,人民當災」為題,指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往往因政治理由,影響民生運作。但教材無列舉政黨輪替的優點,亦無講解內地一黨專政下造成的官員貪腐、公民權利被限制等缺點,全書亦無提及內地維權、六四事件等敏感議題。教材的參考書目大部分來自內地,包括引用中共青島市委黨校、教育部豁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的文章。3
    德育及國民教育教師協會,上月以問卷形式,調查73名中學教師及148名小學教師,有關學校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情況。調查顯示,當中一半小學將在9月推行,超過六成小學教師願意推行國民教育科,但僅3%小學教師對任教這科有信心。另外,調查又發現,只有約一成受訪中學教師於9月教授這科,大部分中學教師明年才開始教授,而只有四成半中學教師對任教國民教育科有信心4,由此可見,國民教育令中小學教授國民教育的教師信心度下降。
    其實老師已在文憑試的不同科目如通識教育等的教學時數已經多,但如今再加二十五至五十小時置於國民教育,加上他們的國情知識水平因人而異,更大大加重教師壓力。
    就此,國民教育作為必修科應擱置,為免畫蛇添足。
    *1-2 星島日報 24/7/12 17:35
    3星島日報 6/7/12 06:30
    4星島日報 7/7 12:48 8/7/12 08:31

  10. 香港教育局考慮於小學及中學實施國民教育科,並有意強制小學修讀此科,令全港皆鬧得熱哄哄的,更有家長為此成立小組,反對香港教育局設立此科,認為它是所謂的洗腦科目.現分析之.
    首先,我認為此與中港矛盾是有所關聯的.因為近早前,香港先發生東鐵進食事件和中國內陸人隨地大小便,早令雙方心存芥蒂,現在更設立此科,因為港人一直認為中國要借此科來給香港人認識它們多點好處,目的是要令港人心裡有種是否要香港下一代開始順從中國,令港人失去自主權,而且心裡想中國是否要借此科來灌輸下一代,為50年後的香港鋪路,令香港人抗拒國民教育科.加上,家長認為國民教育科內容上並無加入六四內容,認為中國有意隱藏,更令人懷疑香港教育局借實施國民教育科,「洗腦」為實.
    除此之外,國民教育科雖可讓學生多角度認識祖國,加強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歸屬感,而且林鄭月娥和李焯芬表示已為此作好諮詢,並有信心可令學生提升獨立思考能力,但我認為設立此科是國民教育科並無需要的.因為香港學生本身要修讀很多科目及要參與很多活動,如果要增添多科,可能會令學生不適應及倍感壓力,更對中國反感,弄巧反拙,而且說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使他們明辨是非的話,讓學生參加訓練營和有活動小組也能有效培訓學生有關能力,有點多此一舉.
    而且,這除了會為學生帶來壓力外,也會為老師帶來壓力的,為了配合香港的教育制度,老師已經要處理及適應,現在更增添多一科,更令他們要為此付出更多時間和處理更多工作,根本是弊多於利.另外,雖然有點國家也同樣推行國民教育科,但並不代表香港應該效法,而香港與中國的情況較為特殊,香港教育局應從多角度思考實施國民教育科是否真的會大大幫助到學生和必要性,這才是最重要的.
    綜合以上各點,我是認為香港是無必要設立國民教育科的

    1. 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使他們明辨是非的話,除了讓學生參加訓練營和活動小組外,現有的通識科也能有效培訓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再者,國民教育科的教材的內容偏向讚美中國,我認為難以令學生明辦是非。至於學生的自主能力,則可由訓練營等的活動培訓出來。

  11. 2. 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是否合理?

    香港的國民身份認同指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以及認同港人對中國的愛國程度為一個指標。但國民身份認同教育是否合理?現從政府和學生兩方持份者探究而之。

    在政府的立場而看,推行國民身份認同能令內地與港人團結合作,中港兩地社會和諧、政治穩定和加快進步和發展。國民身份認同能明白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
    所擔當的角色和責任、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致力貢獻國家和社會,兩地予盾的問題得以解決。相反,如香港不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中港兩地的予盾問題逐漸加劇如港人標榜中國人為『強國人』,在港遊行反對內地人的不當行為等等。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中學生認為十月一日並非重要日子,不足四成稱關心內地新聞。有人認為,政府大灑金錢舉行的國民教育活動均流於表面,對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沒有太大幫助。導致普遍學生認為國民身份認同教育不大重要,反而認為國民身份認同教育是一個障礙。

  12. 我認為香港沒有必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因為該科推行的並不能為學生灌輸正確的消息,這科只為學生提供中國與共產黨的正面訊息,如中國航天科技的發達和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益處和做過的好事,但卻沒有提及過一些國內的負面資訊,如文化大革命,大躍進,六四事件和最近的李旺陽事件,加上本科的內容疑似”洗腦”,課文不斷推舉共產黨,就像硬推學生進邪教一般,如果香港推行這種洗腦教育,恐怕會變成片段中的學生般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FgI_4O-eA

    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我覺得並不恰當,況且這並不像身份認同的教學,而是硬逼你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且身份認同這類型的課文,可在現有的通識教育科學到,並且如果想認識”真正”的共產黨和中國的歷史,可在現有的中國歷史科可到,共且能得到更準確和更有用的資訊,令我們更能清楚中國的真面目

    香港很多人反對這科,主要是因為香港人十分清楚中國的情況如何,內地的人受到怎麼樣的教育和洗腦,而香港不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害怕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像內地人士一樣,被逼信奉共產黨的神聖,據聞推行後更有可能要操兵,而且大家也知道這科並沒有實用價值,所以才會被香港人反對

  13. 現時,政府正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預計今年9月在小學和初中同學都必須修讀。而然從我個人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洗腦教育,現分析之。

    第一,國民教育的課程和內容太過偏頗。由於今年才是第一年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因此很多老師都對這科無從入手,加上課程的內容大部份都是由政府來定議,從而就會出現課程內容太過偏頗的情程。意思既是內容只是關於中國的成功、中國的偉大、中國的強勁等,可是我相信課程中一定沒有提及中國的殘酷、中國的管制、中國的道德等,就如不會提及六四事件一樣。這種只提好處,而不提壞處的教育灌輸給學生,這還不是洗腦教育嗎?

    第二,推行「國民小先鋒」,進一步加強洗腦教育。現時,有部份學校亦會同時推行「國民小先鋒」的學習活動。意思既是要學生如解放軍一樣進行準軍事化訓練,他們進行活動時所拿的是假槍,而活動內容則和解放軍的訓練相似,目的是希望加強同學的愛國精神。若然說這是學習活動,那不如說這是一個洗腦活動?

    第三,香港根本沒有需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試想想,現時中、小學生的科目已經很多,若然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只會令他們在學習上百上加斤。既然明知學生已有足夠的科目學習,為何還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難道是因為香港人不夠愛國!而且,現時通識教育所教導我們的是批判性思考,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只是關相中國好的一面,那不會有點自雙矛盾?

    其實我認為政府不應盡快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他們應先耹聽市民的議建,從而選擇一些真正合適學生學習的內容。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就不會被叫為「洗腦教育」。

    1. 我頗同意盧子建同學的說法, 您的比喻也十分有趣, 有鑒於所謂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的教學內容尚未完全公開, 加上如果在2013年便要開始執行, 難免令老師和同學無所適從, 而且, 一直以來, 兩岸三地各有獨自的思想文化, 家若一下子便要向香港學生「灌輸」中國的優點, 強勢和知識, 學生便難從一時三刻思考中國是否真的如教材所說的那麼好, 但又基於是必修科的關係, 就要盲從附和, 那時, 便如家長學生所說的「洗腦教育」

  14. 近年政府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惹起市民熱烈爭議,大眾認為這是洗腦教育,不能推行,我亦十分認同,現闡述我的觀點。

    第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科的意義是建立學生的個人身份認同及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而學校是一處培育學生成為好公民的地方。但一個好公民的特質,並不是麻目愛國, 認同國家行為,相反,而是能客觀思考國家及政府敗壞,不足的一面,作出理性批評,令國家有所改善及進步。可惜, 國民教育科為培養學生愛國情操,教育內容就必會推崇國家好的一面,迴避敗壞的事,學生長期接受這洗腦教育,自然地便會失去獨立思考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學生成為一個無自我性的奴性人民,並非學校教育學生之意義。

    第二,由於國民教育科的意義是建立學生的愛國精神,引致老師不敢提出敏感的中國政治事件,學生無法了解真實政府敗壞的一面,這不能幫助他們增加對中國的認知。再論, 教學內容較處於官方思想立場,學生不斷被灌輸獨一角度的思想,無助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最後成為只認同中國政府做事方法的人民。

    第三, 政府在人民對香港及中國政府的意見愈趨增加的時候推廣國民教育,難免令人意識到香港政府有意控制反對政府的聲音。香港人抗拒國民教育的原因是政府近年愈來愈多誠信問題,示威遊行受警員暴力對代。香港人不想香港成為中國內地的後塵,成為一個受到不公平對代亦無力反抗的社會,因此抗拒洗腦教育。

    總結而言,只求效忠愛國的國民教育是洗腦的行為,控制人民抗議政府的行為。

  15. 就這個議題上, 我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推行的措施只會令學生的學業加重負擔, 加上是對廣大學生的洗腦教育,現分析之.
    首先, 教育局資助的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偏頗, 對教師的支援少, 加上與通識的課題太過相似, 大部分的課題重疊, 令學生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其次, 廣大學生已經要修讀很多的科目, 若果又要再增加多一個多餘的科目的話, 只會令學生面對更沉重的壓力, 教師也會因教育局沒有提供對國民教育科的援助而感到迷惘. 推行這項教育措施只會令更多人對該項目反感.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怕該科目扭曲事實, 令大部分人被中共洗腦, 加上中央決定推行該措施的時候並沒有徵詢全港學生, 家長和教師的意見,漠視人對該項目的反對原因而強制實施.所以我認為不應增設國民教育科

    1. 我很同意你的意見,例如:教育局資助的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偏頗, 對教師的支援少, 加上與通識的課題太過相似,這也是我想要表達的,老師們光要準備通識課的資料已經用了不少時間,現在說要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也要作為獨立科目,的卻會令老師添加不少煩惱。

  16. 首先,教育局計劃於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後,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出了來,有不少學生認為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令到他們的上課時間分薄了,雖然這課不需要考試,但畢竟是佔用了其他核心課程的上課時間,加上新高中的課程是需要時間去理解和消化的,現在卻出現了一科「德育及國民教育」,令同學們的壓力加大。
    接著,在教學方面,老師們肯定是第一影響者。
    第一,在教學支援方面不足,老師和學生都是一樣,第一次接觸這個科目,難免會無從入手,而政府個的教學支援不足,令老師一知半解地去作教學,即使老師並不認同這一套的教學方式,但為了包住飯碗,也頂着頭皮教,不但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
    第二,課程宗旨:本科旨在透過提供持續及有系統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從而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於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本科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使他們明辨是非,能夠作出情理兼備的價值判斷,並建立個人抱負及理想,對家庭、社群、國家與世界作出承擔及貢獻。但什麼是正面價值觀和態度、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明辨是非?這些東西都是很主觀的,他並沒有很詳細的說明,或許他就是要我們變成他要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明辨是非,這和洗腦是沒有什麼分別。

  17. 近日,教育局計劃於2013年至2014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因而引起香港公眾的廣泛討論,更因此而引起爭議,不少市民,包括:學生、家長、老師等等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洗腦教育」。
    我認為沒有需要把「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首先,香港的學生目前已經要讀10科或以上的科目,學科上的功課、作業、溫習已經夠沉重了,再多加一個科目,只會加重學生的壓力和負擔,除了學科的項目外,在香港這個大競爭的市場上,學生們都會上不同的興趣班,以裝備自已,學生們已經沒有多餘時間休息,更何況要多讀一個科目。
    其次,「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不少內容是關於祖國,重點於關心祖國,國民身份認同,過份頌揚祖國偉大,從而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判斷能力,所以不少市民認為這是「洗腦」的行為。

  18. 教育局計劃於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四年,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事件卻引來各界爭議。國民教育被香港市民稱為政府灌輸思想的工具,有市民更表示國民教育其實等同於「洗腦教育」。
    我認為香港沒有需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香港的學生目前已經能夠透過許多途徑學習獨立思考並從中提升自主能力,而且香港學對中國的認識也不淺。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以一國兩制的方式管理香港,國民教育明顯地破壞了一國兩制的定義。自1997年起,香港已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政府無需以國民教育來建立市民對中國的歸屬感。另外,國民教育只會加重香港學生的壓力,減低他們在學習其他科目的表現,對香港學生百害而無一利。
    另外,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並不合理,香港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市民要認識中國文化,他們能夠從歷史書中找到需要的知識,並不需要政府 制定課程,強逼學生學習一些可能並不是事實的歷史資訊。
    此外,很多香港市民都認為國民教育卑的內容有欠真實,當中並隱藏了中國多年來不少的問題,因此少香港人都抗拒國民教育。
    政府應考慮市民的建議,不要強行把「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

  19. 4A01
    準備了數年的國民教育計劃於2013年至2014年列為獨立科目並會在中小學推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爭議。我很大程度上同意國民教育科是洗腦教育,沒有必要推行國民教育科。
    首先,現今中小學生及教師在各科上已經承受著很大壓力,如果再加一科並列入必修科,將會為學生和教師帶來更多壓力和工作,再加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內容有些與通識教育科重複,沒必要再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不少香港人都抗拒國民教育,國民教育的內容只說了國家好的一面,避開了具爭議性及敏感的問題,例如國家不好的一面。若然真的要推行國民教育,就要以事實,不隱瞞去訂立教材,由學生自行判斷對於錯。不然後果就會像某些國家的國民教育,例如日本教科書指當時侵略中國是進入中國並否認南京大屠殺,還有美國指攻打印第安人是保衛家園,這就是壞例子。
    總括而言,國民教育是洗腦教育,不少香港人都抗拒國民教育。

    1. 我不認同國民教育只說了國家好的一面。雖然國民教育難免有主觀性,內容有很大程度上偏向宣揚中國文化和事蹟,但教材亦有提及毒奶粉事年、強徵土地、民工荒等批判性議題,而且教材內容仍有可改善的機會。因此只要改善了教材的採材方向,令內容變得多元化和有深度,國民教育就不只是一種洗腦教育,香港人亦較易接受。

  20. 4A(25)李靖穎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各持份者有不同的意見,有些站在支持的立場,認為該科能加強學生對國的情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則認為該科目是一科{洗腦}教育,其理由是該科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內容十分偏頗,只提到部份的歷史,而具的問題,如六四事件,則一律不提。所以有人提出,這一科是否應該存在,我現試討論之。
    我的立場是在於反對該科目在港推行,以下是我的理由。
    首先,從它設立的原意看起,它設立的目的是是為加深學生對中國的認識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外,亦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個人品德」及「國民素質」,從認識中國看起,認識中國,就要從歷史,政治,社會,現況去看。第一,我們初中修讀的中國歷史科不就是能讓我們認識到中國歷史嗎?而且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只有部份中國歷史,而中國歷史科則完全提供中國歷史,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就不能讓我們學生認識清晰的中國歷史吧,那該科就與原意背道而馳。第二,參考外國的教育科,它們提供了完全的歷史,不論是對或錯,但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相比,國民教育科大量提及中國的對,而把中國的錯收藏,令學生只知道好的一面,影響了批判性思考,那是與教學宗旨背道而馳。第三,小學生的批判性較低,不能夠過濾信息,若把《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中偏頗的內容灌輸,則會造成洗腦,加上小學早已有常識科科目,根本不需要該教學手冊。
    然後,學生目前已經要讀10科或以上的科目,學科上的功課、作業、溫習已經夠沉重了,再多加一個科目,只會加重學生的壓力和負擔。
    最後,其實每人都知道這科是中國想回收香港所施行的政策,灌輸中國永遠是好的這概念,沒有提及六四事件或文化大革命,大躍進等,令學生失去對中國的批判思考,建立服從性的國民身份,進行洗腦教育,減少下一代反對的聲音,施行措施更容易。

  21.   雖然香港各界批評國民教育是一種洗腦教育,是政府灌輸思想的工具,但我認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是合理的。現分析之。

      首先,本港中小學生對於中國內地發生的事情只是一知半解,認識不足。一般只會因為校方通識課程的要求而接觸相關新聞,他們不會主動了解中國文化。假若推行國民教育,反而增加學生認識中國內地的機會,並深入了解中國文化。

      其次,現今大部份本港學生從小被家長和各大傳媒影響,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不太認同屬於中國人身份,對於中國內地沒有歸屬感,甚至歧視內地同胞。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能有助改善這個問題,令學生認同中國人的身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香港人也理應認同中國人的身份。

      再者,近年來中港矛盾加深,衡突亦不時出現,原因之一是香港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如果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能令學生在不同角度認識中國文化,深入理解雙方出現差異的原因,從而減少學童對內地同胞的誤解和歧視,雙方的矛盾也較容易解決。

      總括來說,香港人對於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較反感,對祖國亦沒有歸屬感,但香港始終屬於中國的一部份,加上有效的國民教育能加深學童對中國內地的認識,減少彼此的矛盾,所以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教育是合理的

  22. \3。為何不少香港人抗拒國民教育?
    近日,教育局計劃於2013-2014年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社會上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我認為香港沒有需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我認為近年所推行的通識教育科已經包含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內容。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目的是增加學生對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與通識教育科中的身份認同課題相似。如果開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我認為只會增加教育局的開支而不能令學生從中學習,浪費資源。

  23. 我認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一種洗腦教育。現時本港的學生、市民對內地同胞印象不好,中港矛盾亦日益嚴重。中央及港府為了增加香港人對中國的歸屬感而增設德育國民教育科,但內容只會一味指出中國做得對的地方。相反,中國做錯的事例如李旺陽事件、六四運動,教科書中則沒有提到。

  24. 學生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主要對象,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宗旨與通識教育科相似。加上學生對中國及內地同胞沒有好印象,假如教育局強制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學生不但對中央更加反感,反而對香港政府會感到失望。而且,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有「洗腦」傾向,對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及自主能力作用不大。

  25. 我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根本不能真正教到學生認識真正的中國。因為只讓學生認識到被粉飾的中國,完全不是全面的中國。我們能在很多事件中知道,六四、毒奶粉事件,都能看到中國的另一面。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卻不會讓我們看到這一面的中國。另外,老師和學生都會受到影響,老師需要去學習此科需如何教授學生,學生亦要學多一個科目,所以根本沒有好處。所以我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根本不應推行。

  26. 我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絕對是一門洗腦教育,而且是完全沒有任何必要推行,現討論之。

    教育局推行這門科目的出法點已經有問題,於令學生能夠加深對於中國的認識當然是好,但最近教育局資助的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內容真令人流冷汗,當中完全不提六四事件、八九民運、近年大量打壓民運人士的事件/案件、中國權問題,相反內容大量篇幅讚中國共產黨的理國方針、政制等…

    “如美國「政黨惡鬥,人民當災」”

    可見教學手冊內容並非完完整整交換中國共產黨近年好與壞的事件,只是全部篇幅講述好的一面,甚至內容失實、帶出錯誤訊息。由教育局出資資助—個極左機構,結果出了一本笑話書,但如今說這本笑話書是教師參考手冊,這實在是可笑可笑。

    “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認為,香港與內地在經濟有很大融合,青年要到內地發展,便要全面認識中國,因此不應終止國民教育科。她相信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不存在「洗腦」。”

    另外,我認為教育局推出這門國民科目標人物-學生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思考這些政治話題,如今教育局還指課程內容是沒有規定,教師自行決定。但問題就在於,即使是教師都並非每一位能夠明辯事非,特別有為數不少具政治背景的教師,當他們教授這門科目時候,內容取向偏向一面,但學生又未有能力去分辨時,這就傳播了錯誤的信息給學生,最後就成了一門洗腦教育。

    最後,如果社會上就這個話題爭論不停,可見社會仍沒有一個共識,是沒有共識,又有多個團體表示反對時,政府仍堅持如此急促上馬,但我並未能看見有如此逼切需要馬上推行國民教育科,可見政府實在立心不良,而國民教育科亦不必強推!

  27. 路過而作一簡單回應: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Ethics & National Education,下稱國教科)在香港引起的爭議,很多的傳媒都有探討過,而不少的同學都表達了他們的意見。綜合而言,同學們都以不同持分者(stakeholder)角度,即學生、家長、老師的角度作出分析,並以《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中內容有所偏頗作為理據,都可以指出現時有相當部份的持分者表達的擔憂與不滿。

    在此,我嘗試以我所學的,給予大家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角度。

    在國教科的綱要中多次提到,開設國教科的宗旨是要「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從而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於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教育局, 2012)。而當中的國民素質(National Qualities)和身份認同(Identity-building)就令大眾抱有疑慮,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沒法了解其中的含意,而在學術界上其實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1. 反思中國國民的身份認同:民族性、文化性和政治性
    (Ethnicity,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s of Identity)
    要如何界定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其實很看重你所定的角度,其關係都是基於在社會上不同層面的設定下的對比,例如在家庭、學校、社區、國家和世界之中,自己的個人定位與互動下的結果(教育局, 2001, 2012; Heywood, 2006)。這因著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下而改變的認同感,叫人難以捉摸,也是理所當然的。

    站於國民身份的認同之上,我們又如何理解,以甚麼來構成「中國人」呢?是以你出生的地方(地域上)、你所生活的方式(文化上),還是你的膚色(民族性上)?或許都沒有一個很固定、明確的答案,所以有學者指出中國人沒有一種完全的「中國人」,卻是以你有多少「中國性」(Chineseness)來說明 (Chun, 1996)。

    試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中心(2012)所做的調查作為參考,就著巿民不同的身份認同感 (People’s Ethnic Identity)可以分為香港人、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中華民族、亞洲人和世界公民作出不同的評分,如果你被邀請進行有關的調查時,你會以那一準則來打分呢?

    面對如此主觀的概念時,叫老師和家長如何以一些客觀的標準來評核學生呢?

    2. 教育的目的(Aim of Education):身份認同對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
    歷史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與政治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誰都喜歡聽好話,不希望別人知道對自己不利的過去,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並不是教育的真諦。
    要學會自己的身份認同,對社會的構成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們生活在這裡,在某程度上已經犧牲了個人的完全自由(Absolute Freedom)而接受了這社會的一些規範(Social Norms) [社會契約論 The Social Contract,(Rousseau, 1762)]。而其中,我們對這社會的身份認同也開始建立,也是對於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是佔去一重要的位置,這就是維繫著這「契約」的理由,不管那政體是民主與否,都希望人民繼續共存下去。

    要維繫著這「契約」,教育就起了重要角色,也可令這「契約」繼續延續下去。在這裡我們就可以想一想,我們活在香港的「契約」到底是包含了甚麼元素?我們追求的又是甚麼?

    3. 社會契約與國民教育的政策:民主的發展與身份認同的關係

    另一個方面可以輕談的就是政策制定的過程,在正常的情況下,既定的政策制定框架下,政府有必要依著有關的步驟來諮詢有關持分者,以獲得大眾的支持和維護相關的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s)。處理不適當的結果,不只在政治層面上造成衝擊,還對社會、經濟和文化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國教科牽起政治的風波和社會的不安,一方面是政策制定的過程有別以往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影響了教育的本質。現時有關指引和《手冊》中內容偏頗不利訓練批判思維,更無法達到教育的本質 – 尊重學生尋求知識的權利,其中的過程就比起得出的結果來得更有價值。杜威(1916)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明確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個人能夠繼續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歷程以外,去尋覓別的目的,把教育做這個別的目的的附屬物」。尋求真理知識,彷彿就是真正的教育。

    4.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下對身份認同的衝擊,應與時並進
    在廿一年紀,要面對身份認同的衝擊,就比起十多年前更為複雜。認清全球化的特質,都會知道現今的國界開始都越來越模糊,其關係也越來越多樣化,世界變得大同,要明確的確立某一國的國民身份就更困難了。資訊非常流通的大環境下,要阻止不利教育和消息也可以變得不可能。這相信大家正在體驗了今天的科技帶給我們的好處和便利,在這也不用多談。在興趣的可以多看有關的書籍,如《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最後,大家今天的討論和當中不少人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學者Allen Chun表明了這中國性下的「意識形態是由文化與權力相關的知識建構出來,而這會作為國家霸權下的意識工具,也是(國家)執政的基礎」(Chun, 1996) (This ideology reflects that knowledge affiliated by culture and power constructs the identity which as a tool of hegemonic state’s regime and as the basis of governing capacity.)。要如何改變,締造歷史,還看今天的表態和行動。

  28.   教育局計劃於未來兩年會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科目,於全港中小學全面推行,但我認為教育局沒有需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在三三四的新學制中,中小學生已修讀很多科目,現今學生面對著學科上的功課和溫習已經很沉重了,如果實行國民教育科,這便會添加學生和老師的壓力和負擔,甚至連休息,與朋友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沒有,大大影響到學生的人際關係。加上國民教育科與通識教育科很多的議題更是重複,這不是浪費了同學和老師的時間嗎?這只會令同學們對國民教育科感到反感,所以我認為沒有需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國民教育的內容只說了國家好的一面,而避談具爭議性及敏感的話題,令學生不知道其事實的真相,令學生失去批判性思考,所以很多人認為國民教育科是一科洗腦教育。

  29. 有人說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洗腦教育,但是在未知道確實內容前,我是不會肯定地站在任何一方,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否洗腦教育,這卻要看那位老師如何教導,所謂洗腦教育,在的不是這一課,而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若果老師的教學方法是要讓學生愛國的,那麼就算是六四事件也可以令學生們愛國愛黨,若果老師的教學方法是要讓學生憎恨國家,那就算是辛亥革命也可以令學生們憎恨國家,所以最終是否洗腦教育,這就要看教學凡那位老師了

  30. 我認為政府可以推行的,但是就不能選擇性來到教學課本的內容.例如我們香港現在可以有六四的活動也應該有的,但是他們一定會禁止教學來到教會我們其他中國的事情.

    我應為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是合理的,因為我們也是中國人,所以認識中國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因為香港人已經把中國人標籤做”強國人”等不好的”花名”所以他們不希望子女吸受他們的文化/知識.

    1. 我很認同你的說法,但是這是一個沒有可能的事.因為他們不可能會教我們一些對他們不好的事情,大多數都一定是教對他們有利的事.
      現在的家長都是不喜歡限`強國人我是認同的,因為他們都會怕子女的文化有影響.

  31. 香港有沒有需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有需要,因為我們其實也是中國人,有需要知道中國的所發生的大事件,但是希望不要使用洗腦的方式,不斷灌輸好事,隱瞞壞事。

    我覺得香港推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是合理的,雖然一國兩制之下分了中國人和香港人,看似是互不相關,但是香港人其實都是中國人的一種。有國民教育的沒錯的,但是現今的教育只告訴學生好的一面,又使用洗腦的方式,令對有香港人反對國民教育。

    為何不少香港人抗拒國民教育?

    香港人抗拒都是離不開洗腦教育,既然事實被扭曲,學到的知識都等於沒學,那麼索性不要這一科好了。

    1. 同意黃同學的看法,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希望提升國民的身份認同,但所謂「洗腦式」的愛國教育真的意義嗎? 即使「洗腦」後人人說愛國,但那是出於真心的愛嗎? 效果有多大?

    2. 事實上,我也認為現時香港人也被著這種風氣所覆蓋住..
      香港內有人說國教科洗腦,就有另一個香港人跟隨著說
      並不是說香港人沒有批判思考..
      只是認為有種”人去我又跟”的現象發生
      國教科是否真的洗腦呢!?
      定還是香港人也只是隨著這現象才說國教科是洗腦教學呢!?

  32. 我可以認為較為偏向認`同多小小的.因為我覺得國文教育到可以教到我們認識中國,
    雖然大部分的香港人都不會認同我們是中國人的身份,但是我們也真的是中國人的一份子,所以我認為應該是要學的.而且他不在國文教育的事,也可以係其他科目到教的.

    我認為在香港推行國文教育是合理的,因為就如我上面所說的一樣,我們是有中國人的身份的,不過現在只是有大部份的人不接受.

    而家長因為對中國的文化.想法太偏激了,所以他們不想認同而作出極力的反對.但是家長也沒有覺得其實中國的文化有些也是很好的.
    .

  33. 教育局計劃在未來的兩年推行國民教育,引起全城的關注。就著此問題,作為學生的我認為沒有必要推行。因為部份學校都已經有推行德肓及公民教育,我認為這對於學生來說已經足夠,並不需要再強行增加。再者,政府根本還沒有做一個全面的資詢,聽取市民及有關學生或老師的意見。若果強意推行,只會令人覺得政府是想急速洗腦,令人更加愛祖國。即使是希望可以增加人們的愛國情懷,政府也不應該強逼學生接受洗腦的教育,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的方法。所以我反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

  34. 其實我認為香港絕對不需要國民教育科,因為香港已經有其他學科都已經講緊歷史等等的物體,但系我想講的系,尼一科,唔系一個公平的科目,如果唔系本土中國人,都要去硬讀國民教育科,我覺得尼個系絕對不能接受!!

    今天我們見到 國民教育科有很多問題,先是內容偏頗 迴避很多敏感議題 只顧吹噓國家發展有幾繁盛,然後強制性灌輸學生愛國情感,甚至鼓勵學生見到國旗唱國歌要感動落淚,愛一個國家,從來無需去強迫,愛國一向是由心而發的 用我們的批判性思考去判斷這個國家值不值得我們去愛!

    其實講真,我們不需要國民教育科,我們不願見到我們的下一代就這樣受到荼毒,變得是非不分,甚至只會吹噓中國有什麼什麼好,而不會講中國有什麼不好的一面,而且,教材”中國模式”之中只有好處,並沒有壞處,那學生只知道中國有什麼是好的,而不知道有什麼是不好的!!造成左洗腦的成分!我相信大部分香港學生也不願意見到這個場面。

    ps: 中國模式手冊 — http://www.hkptu.org/education/?p=5985

  35. 其實反問一句..有哪一個國家沒有國民教育科呢??
    國教科所帶來的強烈回響也原自政府強行硬推這項學科
    我認為不一定那麼急速去推行國教科,而必需要等待好教材的完善
    良好的師資培訓才去決定國教科是否正式去推行..
    否則又會好像當年的通識科一樣了..

    首先,國教科公佈的時間實在太短了,根本沒有做過任何的資料搜集然而決定學校是否推行該學科。

    同時,政府的立場有點兒強硬,沒有細心的去聆聽家長學生現時所表達的立場和請求,一味過急的去推行國教科。變相令到國教科過於急速而未能達到有效,才令到有更強烈的聲音。而政府是否受到中央給下來的壓力,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sia man fung joyce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