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對觀塘重建有不同意見的BLOG:http://kwuntong.wordpress.com/2007/03/04/news1/
香港重視發展經濟之餘,需要考慮舊區居民的需要和感受嗎? 重建應是重新發展,注入活力,而不是將舊的建築推倒,興建美輪美奐的豪宅商場,將舊區老街坊趕走、將具文化歷史的破舊建築物拆卸。
重建涉及不同持份者:舊區居民、巿區重建局、政府、發展商、保育人士、地區組織
不同持份者或會有衝突,衝突的原因多是:利益和價值觀。如舊區居民與巿區重建局會因為賠償金額有衝突。
觀 塘 重 建 帶 來 的 幾 點 啟 示
觀塘市區是市區重建局歷來最大規模的舊區重建項目,面積達5.35公頃,市建局稱,區內大部份街坊都支持這個規劃,但有業主覺得,重建是一個沉痛經歷。
王一民是觀塘重建區業主大聯盟主席,在重建諮詢期間,她與區內超過九成的居民,都支持市建局的重建規劃,儘快完成規劃程序,早日收到賠償。怎料,賠償問題上出現爭抝,部份居民更走上抗爭之路。
市建局在開展重建項目時,要在重建區成立社區服務隊,協助受影響的居民;不過,在市建局的撥款制度下,社工隊既要服務市建局,又要協助居民,角色潛在衝突,社工服務的核心價值,受到好大的衝擊。
袁智仁是大學研究生,兩年前開始用網頁紀錄觀塘重建項目的過程,他感慨推土式的重建,破壞了社區網絡,社區特色及文化傳統得不到延續;袁智仁眼見街坊、商戶一個個遷出,觀塘重建的命運,難以逆轉,但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信念下,以人為本,保育社區的訊息,已在點點滴滴中傳遞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