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漢不救落水童 不料溺者為其子
當我看到這篇新聞報導,腦海中浮起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一句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大概是「孝敬自己的父兄,再把孝敬的心推廣開去,同樣地孝敬別人的父兄;慈愛自己的子弟,再把慈愛的心推廣開去,同樣地慈愛別人的子弟。」這句說話是基於代表儒家親疏有別思想的孟子,駁斥主張兼愛(即不分親疏的愛)的墨家思想,但不等於叫我們不理會別人的父母、別人的孩子。
儒家思想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基石,影響深遠,鄰近的日本、南韓也深受影響,可是,為甚麼古人重視的仁、義、禮、智等道德操守,到了今天備受忽視?
報導中的男人,路過河邊聽到小孩的呼叫聲,竟可不聞不問,完全沒有中國儒家思想重視的仁心(惻隱之心),一個民族的興起,不在於奧運取得的金牌數目,不在於探索太空的能力,也不在於國民生產總值的世界排名,而是在於這個民族是否先進的民族。先進的民族,最重要是有人民具有道德情操,互相幫助,尊重人類生命的。
【明報專訊 2012年1月1日】無錫一名父親途經碼頭時見到有小童掉進水中,以為是別人的孩子而選擇冷漠離開,誰知落水的是自己兒子,兒子最終不治。他後來還起訴居委會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索償47萬元人民幣,後被法院駁回。 索居委會47萬被駁回 《現代快報》報道,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前日公布「2011年無錫法院十大典型案例」,此案位居榜首。案發於2010年6月27日晚上6點,6歲的姚姓男童獨自在其家附近的河道小碼頭玩耍時不慎掉進水中。其父親姚先生恰巧途經此處,得知有小童落水後並無施援,他回家後找不到兒子,返回出事河道,始發現遇溺的正是自己兒子,將兒子從水中救起後已返魂乏術。 姚及其妻將兒子的死怪罪社區居委會,指居委會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並且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賠償,最終被法院駁回。法院認為,居委並非管理河道的責任人,不必對小童的死亡承擔責任,而姚氏夫婦沒有履行監護職責、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故駁回訴訟。法院稱,公布此案,意在警示世人,當他人身處險境時應當見義勇為、出手相助,既是助人,也是助己。